“沈阳中关村”:创新基因“带土移植”
2021-05-18 09:47:43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巍责编:李胜兰

  5月15日虽是周末,但沈阳德瑞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峰却并没有休息,公司目前承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几个大项目,全公司上下都非常忙碌。“德瑞克”是去年入驻“沈阳中关村”的一家本土企业。“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公司已由最初创业时的3个人,发展成为如今30多人的团队,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陈雪峰兴奋地对记者说。

  2020年1月17日,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启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关村这一品牌,更是其平台、理念、资源等专业化团队“带土移植”至沈阳。

  “带土移植”——在沈阳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类中关村”

  “德瑞克”是目前众多入驻“沈阳中关村”企业中的一家。作为一家本土刚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德瑞克”主要从事智能工厂建设,智能装备研发等。去年9月入驻以来,“沈阳中关村”自带的创新基因,为德瑞克提供了很多的扶持和帮助。帮企业招聘、路演展示,让企业尽快为业内所熟知……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上,一座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具备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高楼建筑,就是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沈阳中关村项目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沈阳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京沈对口合作标杆项目。2020年1月17日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致力于引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科技服务等五大主导产业。

  “北京研发,沈阳转化”,这正是沈阳中关村项目的工作思路,正如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玉珠所说,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将北京的企业搬到沈阳,而是培育创新的土壤,引进更多的“种子”企业,发挥中关村品牌、技术、理念、管理等创新资源优势,共同在沈阳构建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接踵而至——“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你们负责茁壮成长”

  欧洲最大的软件服务公司法国源讯进驻沈阳中关村,与宝马合作延伸服务链条;北京中关村孵化的信互联,将其东北区总部落户于此,发挥农业大数据的相关作用,辐射东北开展业务……这一切,“沈阳中关村”功不可没。

  “我们是追随着中关村的脚步,从北京来到沈阳发展的。”农信互联东北区域负责人云继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入驻后,公司获得了很多行业合作的资源,积极对接了很多客户和项目。通过半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建成“数据+电商+金融”三大核心业务平台,以沈阳为核心拓展东北三省的业务。记者了解到,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自去年1月17日正式启动,一年多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活动70余次,邀请近600家海内外企业来沈考察,签约项目70个,入驻企业40余家。“通过我们举办的系列活动,让来到这里的企业眼睛一亮。”总经理史玉珠介绍,人才交流会、项目路演吧、创新创业实训、企业成长训练营、投融资接洽会……根据企业需求,利用中关村的创新资源,“沈阳中关村”自成立以来,组织的各种活动一个接一个。

  一方面借助北京中关村在全国30多个合作城市的节点网络,帮助沈阳的好企业“走出去”实现全国布局,于当地快速落地;另一方面,把30多个节点城市的好资源,引入沈阳、开拓市场。让资源在更大的网络内,实现双向流动、发展壮大。“沈阳中关村”“带土移植”的,不仅有创新要素丰富、生发创新生态体系的肥沃土壤,还有“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发展理念,有“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类中关村科技服务体系,有办事方便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从而集成一个优渥的产业发展环境。

  正如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相关负责人扈德辉对这种良性互动的一句总结:“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你们负责茁壮成长”。

  其芒已现、其势已成——沈阳“雏鹰”“瞪羚”等企业越来越多

  今年1月17日,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立周年大会上,以“沈阳中关村”为接引,京沈合作再度释放“强输出”。京沈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挂牌,携手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等6家创新联盟,扩大京沈联动新格局。签约8所高校、10家创新资本,丰富创新生态系统。中国通用、上海北林、中科云星等10个重点项目落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播下“金种子”。

  2020年7月31日,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发布建设规划;同年10月15日,沈阳·中关村创新大厦同步启动建设。“沈阳中关村”发韧铁西,一年多来,从一“村”到一“域”,从一个项目到一片创新策源地,其芒已现、其势已成。

  “1年打基础、3年见成效、5年大发展”,遵循“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发展路径,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企业、人才、资本、院校、政策、文化六大要素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沈阳中关村”正朝着建成“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逐步迈进。

  今年,“沈阳中关村”还将继续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引进主导产业链企业,努力实现招商与运营同步,企业与平台共进,有效提升服务专业度和项目影响力。(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