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园区内,有这样一条康庄大道——劳模大道。劳模大道全长740米,位于数控产业园内,是园区内上下班的主干道。在大道的两侧,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劳模路牌,上面介绍的都是从沈阳机床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沈阳机床产业工人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主旋律,培养了赵国有、马恒昌、焦百顺等一批又一批知名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涌现出近300名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劳模大道上,劳模路牌共有34块,每一块路牌都对应着一位在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劳动模范。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赵国有,他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名副其实的“开国劳模”。沈阳机床的职工们上下班,大多要经过劳模大道,还可以通过这里直接来到沈阳机床展览馆。
整个园区里溢满了“尊重劳模、崇尚劳模”的文化氛围。
创造新的纪录 大道由此出发
赵国有是原沈阳第三机器厂的车工,也是当年东北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的缔造者。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场景,工人们纷纷站出来,以主人翁的意识挑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担子。以往厂子里加工一个塔轮需要8小时,可是冒出一个不信邪的车工赵国有,硬是想把这个纪录给打破。
赵国有一头扎进车间,和时间较上了劲儿:利用“走刀”时间跑步去厕所,为做好下一个工序做准备;下了班还继续干,有时忙起来连家也顾不上,干脆留宿在厂里,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在岗位上争分夺秒,和时间较劲儿,让赵国有有了不小突破,但是不满于现状的他始终觉得还有上升空间。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才是提速增效的关键法宝。思路打开的赵国有决定对工具进行改进。摸索中前进,一次次改进工具,把加工时间缩短大截,先后创造2小时20分、1小时16分的纪录,最终,仅用50分钟就车完一个塔轮。
赵国有“50分钟车一个塔轮”的消息,在全厂引起了轰动,许多人跑来赵国有的车间“围观”。有些脾气倔的人直接发起挑战,非要和赵国有较个高下。但赵国有从不私藏技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自己干还不够,他主动团结和带动其他工友聚在一起“捣鼓”工具,探讨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东北工业部、东北总工会号召全体职工向赵国有学习,开展“新纪录运动”。半年时间创造出2万多个新纪录,使东北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2%。
1950年9月,赵国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代表全体英雄模范向大会致辞。
如今,赵国有生活在四川德阳。
沈阳日报与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联动,派出记者到赵国有的家中进行采访。
已经97岁的赵国有翻看那些曾经在沈阳工作时的老照片,看到那些熟悉亲切的面孔,眼中泛着泪光。这些是那个创业年代的见证,更是他的青春记忆。在翻阅老报纸的时候,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比如赵国有曾经是《工人报》(《沈阳日报》前身)的第一批通讯员,甚至一些“创纪录”的新闻都是他自己撰写的。
“现在咱们国家发展很快,了不起……年轻的一代的工人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老一辈子的光荣传统……希望在你们身上。”最后,97岁的赵国有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对年轻人的希望和寄托。怕没表达清楚,又说了第二遍。
他说得不快,却充满了掷地有声的力量。
创新无处不在 不懈地走下去
现如今,像赵国有、马恒昌、焦百顺等老一辈留下的创新精神依旧在沈阳机床不断地传承与发扬。
“女汉子”盖立亚能够成为劳模大道里的一员,靠的就是创新。
1999年,盖立亚大学毕业入职沈阳机床集团公司机床研究所。这一年,公司正好从生产制造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转型。盖立亚跟着一位资深工程师研发CKS6132数控机床设计,由于工程师生病住院,重新安排人可能赶不上交货时间,盖立亚便临危受命,站了出来。设计出来了,机床也组装起来了,可一试车毛病一大堆:主轴振动、刀架不锁紧、防护漏水……从机床漏出的水淌了满地,盖立亚二话不说就钻到车床下找漏水点。漏水点找到了,她重新设计了防护装置,把问题解决了。紧接着又解决主轴振动、刀架不锁紧等问题。2000年8月,按时交货。这是机床公司第一台高端数控车床,开创了国产数控机床商品化之路。
“大学书本中的经典车床再也不是市场的主流,所以必须要创新。”盖立亚力主创新,瞄准新观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
如今的盖立亚,对创新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认为,单纯为了高端而高端、为了研发而研发,已经不适应需求了。
当记者问到该如何将创新精神延续下去时,她说:“我觉得年轻一代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那个年代的人比较守规矩,大学听老师的话,上班听师傅的话,不会的东西要看书本看手册。但新一代的年轻人知识丰富,我们更多是交流,交流我们的感悟。首先学会我们传统的理论知识,这是对话的基本平台,其次就是交流如何打破我们现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跨界创新。”
(特别鸣谢: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成欣芸 摄影、视频 于谭阳)
沈报全媒体记者:宋宇 徐小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