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黄非):经过20年“逆境突围”,阜新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达到转型前的7.2倍和9.8倍;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替代了过去以煤炭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能源工业体系,彻底摆脱了煤炭依赖;人均城市住房面积由转型前的7.2平方米提高到37.5平方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
12月24日,阜新市人民政府联合辽宁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鹏,阜新市委常委、副市长赖化平介绍了阜新经济转型20年取得的成就和变化,并分享了转型实践经验。
新闻发布会 摄影 黄非
2001年,阜新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曾“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因煤而衰”,是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面对城市发展困境,阜新市委、市政府在无成功先例可循、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踏上了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振兴之路。
王鹏表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阜新在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处在厚积薄发、孕育突破的新阶段。”
坚持生态优先 变灰色印象为绿色主题
阜新利用海州露天矿建成了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的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并打造成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打破废弃矿坑综合治理思维定式,以产业导入带动矿山修复,启动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百年国际赛道城项目,把以前的矸石山变成了赛车手的“越野胜地”。
阜新还基本形成了百万亩草原生态带,全面遏止了科尔沁沙地南移,构筑辽西北第一道绿色屏障,保护了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
此外,阜新还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零碳产业园区、低碳养殖小区建设和全域清洁取暖改造,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阜新通过20年的转型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达到转型前的7.2倍和9.8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956.4亿元。
阜新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先后获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
赖化平表示,阜新以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扭转,使煤炭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2.4%下降到2.3%,培育壮大了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四个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0%;氢能源、智能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多元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人民至上 变老旧矿区为幸福家园
阜新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132万平方米,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19.1万平方米,采沉区4.3万户13万名居民喜迁新居;截至目前共完成棚户区改造22.2万户,新建小区1089万平方米。
赖化平介绍,阜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4327元增加到30438元,年均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3元增加到16183元,年均增长15.1%;城乡低保标准比转型前分别提高3.2倍和3.4倍;全市私家车由2.16万辆增加到26.7万辆,增长12.4倍。恩格尔系数由转型前的0.41降为现在的0.34,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同时,随着京沈客专全境贯通,阜新迎来了高铁时代;锦阜、沈彰、铁阜、阜朝、阜盘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城市“八横八纵一环”交通格局全面形成。此外,阜新乡村振兴成效初见,阜蒙县、彰武县在全省经济总量排名中晋级升位。
坚持制度创新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
阜新强力推进“一局五中心”建设,打造全省审批事项少、办事便利、审批时限短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开“无差别化综合窗口+职业化”改革,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由 “一事跑N窗”向“一窗办多事”的N到1转变。
阜新市被确定为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市,以建设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中心为引领,实现集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司法公证、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于一体,构建形成综合性集中服务模式,兑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的庄严承诺。
赖化平介绍,接下来,阜新将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和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并以产促城、以城兴业,着力打造“世界玛瑙之都”“国际赛道城”“中国温泉城”“中国篮球城”“辽西智能城”五张城市名片,大幅提升阜新知名度、美誉度。
到2035年,阜新将通过实施零碳项目、构建零碳产业、打造零碳园区,全面完成转型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