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黄非):近日,沈阳市和平区连续举办三场“两邻”赛道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和平区委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街道社区代表以及智库专家和居民代表等,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接下来,和平区将围绕“两邻”实践,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品牌,起步冲向社会治理新赛道,形成和平的“两邻”实践特色。
创新模式:形成鲜明“和平特色”
为了让“两邻”理念深扎根、广结果,和平区结合区域特点和实践经验,构筑“两邻”理论的“和平模式”、定制“两邻”模块,在全区上下形成争当“两邻”践行模范生的生动局面。
和平区升级社会治理模式。2020年,和平区启动了品质社区建设,提出“党建引领、合和共治”治理模式。今年,该模式将升级为“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的“两邻”治理模式。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李月娥解读说:“这体现了和平区委、政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
和平区创新提出“5+N”模块。“5+N”模块既包括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基础服务,又涉及结合社区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依托社区资源打造的各具特色的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自选项目,全方位打造社区居民满意的品质社区工作特色。
和平区争当全国模范生。2021年底,和平区已通过验收,获得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称号。
硬核覆盖:进入全域全周期“和平时态”
品质社区建设,不应局限于社区物理空间的建设。对此,和平区扩大了“两邻”理念的外延,进入到全人群全周期的硬核覆盖社会治理阶段。
和平区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和平区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民政部门等十余家单位均制定了“两邻”自选动作方案,包括打造“萌学乐园”社区早教服务站、家校社教育共同体、老年“书香雅苑”等全国学习品牌,推出“送健康小屋到社区”活动,打造“党群e服务”平台,建立团代表联络站,创建“一线一团”妇女儿童维权机制等。
重点突破:直切三大主题
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践行“两邻”理念将为和平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更好地激活基层治理的内在动力,激活社会活力。和平区在“两邻”实践中自加砝码,今年将在红色物业、家教家风和品质养老三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实施红色物业全覆盖方面,和平区对全区770个保障型物业创建党建联建工作载体、形成党建联建长效机制,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并通过建立“暖邻帮帮团”服务机制,重点围绕非物业小区的2786栋住宅楼,选派党员中心户作为“党员楼长”,开展党员自主性志愿服务。
在弘扬“家教家风”方面,和平区今年通过“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实践活动,丰富“社区家”内涵,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提升。
在助推品质养老服务方面,和平区在成功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在今年实现加大兜底养老服务保障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满足高端养老服务需求的品质养老工作目标。和平区全年计划完成53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任务;新建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面积5200平方米;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整合区域养老资源和养老信息,做好行业监管指导、服务示范引导等工作。
坚实保障:奋力争先保持优势
在“两邻”实践中,和平区将从经费、政策、人才、信息化建设、资源下沉等服务保障措施入手,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实现社会治理整体提升。
在“两邻”专项经费列支方面,除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民生项目外,和平区专门列支了专项经费。2020年以来,和平区已在智慧、平安、邻里、健康、教育等10个模块列支2385万元用需于民。同时,和平区委组织部严格保障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年党建工作经费,将社区(村)党员交纳党费返还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至80%,有力保障资金向基层倾斜。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和平区“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累计培训社区干部超过1.2万人,提升了实操工作能力。
今年,和平区还将探索建立网格党支部书记实践基地,计划3月底前在“胡静琴书记工作室”挂牌成立楼院党支部实践基地,每月定期开展网格党支部书记轮训,进一步夯实网格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水平。
在深化“两邻”理念方面,和平区民政局与东北大学专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专家智库,开展专题研究,将出台“两邻”理念指导下的和平区社区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
目前,和平区已实现“一网统管”,上线“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实现全区党建、经济、营商、民生、社会治理五大板块“一网统管”。
此外,和平区还推出了“指尖和平”APP。市民可通过“随手拍”功能,实现民意实时上传,实现民生诉求动态闭环管理,为提升社会治理效果提供科技信息硬支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