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已解决融资需求4087万元
2022-07-05 18:05: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已解决融资需求4087万元_fororder_1

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杨薇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杨薇):辽宁省37家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和292家分支机构入驻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10317家企业已在平台注册。

  7月5日,在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佳音表示,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于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已发布金融产品228项,已实现融资业务16笔,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087万元。

  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融资平台”)是面向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信息查询、信用分析和融资对接等服务的平台,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政府扶持政策、金融产品工具等资源,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是网络化、一站式、高效率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已解决融资需求4087万元_fororder_2

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佳音介绍融资平台上线以来的情况 摄影 杨薇

  李佳音介绍道,建设融资平台对于完善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等具有重要意义。“年初以来,省金融监管局会同省金控集团全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王健、副省长张立林的推动下,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局、省税务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建设完成,并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

  两大核心功能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融资

  作为省级平台,融资平台是为辽宁省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服务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融资平台主要功能以线上服务对接为主、线下沟通维护为辅,强化征信赋能,助力企业纾困发展,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信用评估功能和对接撮合功能为融资平台的两大核心功能。融资平台以企业各类信用信息为支撑,整合了省信息中心、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等的14类数据、共计531个数据字段,利用信用征信模型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精准“画像”,形成对企业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为金融机构提供丰富多样的可视化报表和图表展示,帮助金融机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融资平台还通过提供融资需求对接、线上融资路演、政策宣传引导、融资担保等多种服务,帮助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撮合,实现融资。

  李佳音表示,当前上线的融资平台为1.0版本,下一步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按照“一库、三平台、一中心”的建设思路,持续丰富平台功能,结合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逐步提高企业画像的精准度,将融资平台升级为2.0版本,努力将平台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省级融资平台。

  辽宁省多部门联动 成为平台有力保障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房勇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总量达到24.3亿条,完成平台查询和接口调用信用信息3万余次;社会公众通过信用中国(辽宁)网站查询近30万人次。

  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下一步,辽宁将重点抓好信用法规实施、推进信用法制建设、打造失信联合惩戒新样板、创建信用归集共享新模式、优化信用辽宁环境五方面工作。

  辽宁省营商局副局长于冰表示,辽宁省营商局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用融资平台省级节点,于今年4月底实现了与全国信用融资平台的连通,成为全国第一批与国家平台实现连通的8个省份之一,完成与省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工作,主动共享信用数据1.2亿余条。

  作为融资平台的运营管理单位,辽宁省金融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董巍巍介绍道,企业通过融资平台的金融超市申请融资有三个方面便利:一是可以一站式查看、选择各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精准对接,提高效率;二是企业可以向多家银行提交融资申请,由各银行之间进行竞争性抢单,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成功机会;三是银行工作人员受理企业申请时可以按照程序依法查询企业征信信息,快速完成审贷流程。

  董巍巍表示,为了确保平台上的应用产品满足全省各地区、各类型企业主体的市场融资需求,融资平台建立了“1(总平台)+14(市级专区)+N(场景专区)”的平台体系,其中“1”是全省建设标准化的统一服务;“14”是按照全省14个地区分别展示各地区的金融产品和企业需求;“N”是提供银行、保险、担保、引导基金等多个融资服务场景。董巍巍称,这种设计有利于全省数据资源、政策资源、企业流量资源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需求,对银企在线对接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