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体育改变城市,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体育作为强力“助推器”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体育智慧、动能和活力。
沈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克斌表示,体育既是国家强盛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团结奋斗的冲锋号,让人心潮澎湃。“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要明方向,增信心,添斗志,使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坚持‘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抓重点’,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做大群众体育,做强竞技体育,不断探索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出门就健身”增进民生福祉
每天傍晚或节假日,遍布沈城各地的健身场馆里人潮涌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人们以不同方式参与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从“要我练”到“我要练”,沈城市民的健身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明光表示,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拿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群众体育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沈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沈阳市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试点地区”。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创新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行动,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形成“15分钟健身圈”。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2平方米,全市建有全民健身中心12个、健身场馆1003个、健身公园广场110个、室外篮球场1145个、足球场245个、健身步道423条。近两年,投入资金采购配置安装健身设施近4000余件,总计安装健身路径设施66000余件,健身器材达到全地域覆盖。
于今年9月29日开园的丁香东湖智慧体育公园,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首个智慧体育公园,每天人流量达5000多人次。
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打造品牌赛事,推动城市营销,成功举办沈阳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沈阳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全国大众滑雪系列赛等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并依托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举办球类、武术、龙舟等赛事,呈现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每季推精品、年度创品牌”的良好态势。
为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赛事在促进群众健康、增进邻里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市体育局的精心设计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沈阳市第一届社区(村屯)运动会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首届社区(村屯)运动会,从今夏起如火如荼地开展。百姓共享一场“家门口的运动会”,运动会覆盖社区(村屯)450个,真正做到把赛事举办在家门口、欢乐传递到群众中。
大众健身要有“带头人”。今年,市体育局实施“个十百千万”行动助推群众科学健身,搭建1个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50名专家组成的健康宣讲团;今年将完成2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任务;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社区、进村屯、进公园、进广场、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先后为10000名群众进行体质监测并开具“运动处方”。坚持党建引领,全局系统200名党员干部带领10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到1000个健身站点,增强了体育系统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
让体育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与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强健体魄、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如何让体育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杨旭表示,应以多样形态为青少年体育构筑起协调发展的体系。
今年,沈阳市遴选出两批共计43家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驿站作为试运行单位,驿站涵盖了足球、篮球、冰球、室内滑雪、武术、体适能等28个运动项目。自6月20日启动试运行至今,驿站共开设公益课总课时达2000多学时,配备专业教练300余人,累计参与青少年人数超过15000人次。
在市全民健身中心,看到女儿在时尚、高科技的室内高尔夫设备前挥杆,市民王宇也跃跃欲试。“这是一项接地气儿的体育惠民工程,最令家长们放心的是,驿站设施完善,教练专业。”王宇说。
沈阳市青少年3V3篮球挑战赛,组织参赛队伍近200支,选手千余人。线下进行挑战赛,线上同步进行青少年篮球宝贝选拔赛,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模式,提高参与度。
作为冰雪运动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热度也越来越高。沈阳的孩子们可以在四季体验冰雪运动,校园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冰雪运动元素。
北京冬奥会后,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和平冰上运动中心)的冰上公益课,越来越火。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三个项目的公益课,面向全市青少年,“让更多孩子掌握滑冰基础技术,享受四季冰上快乐,是开展冰上公益课的宗旨。”场馆负责人王鹏飞说。
目前,沈阳市共有27所国家级校园冰雪特色学校、55所市级冰雪特色学校、7所“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市体育局携手市教育局组织冰雪特色学校学生走进冰雪场地,每年惠及全市3万人次。冰雪季,全市共有近20所学校利用校园场地自浇冰场,开展冰雪活动。
扎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方向。想要实现梦想,不仅需要汗水和智慧,还要有战胜困难挑战的力量。我们将努力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争取拿到更多金牌奖牌,为沈阳增光添彩。”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李德新表示。
近年来,沈阳先后涌现出颜妮、王嘉男、刘刚、张珏铭等排球、跳远、射击项目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沈阳籍运动员在全运会、青运会共取得52枚金牌、104枚奖牌,其中冰雪项目夺得6金2银3铜的好成绩,实现了沈阳市冰雪运动历史性突破;2018年省运动会,沈阳代表队蝉联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辽篮主场回归沈阳,两夺CBA总决赛冠军。沈阳市创建了3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0个省、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今年,沈阳市积极组队参赛辽宁省首届青少年冬季运动会,沈阳代表团以88枚金牌、奖牌总数172枚、总分2951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金牌、奖牌、总分三项全省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谱写了沈阳竞技体育运动新篇章。
近年来,沈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改革创新,把“关起门来搞系统内选才比赛”转变成“敞开大门迎接沈阳市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来参赛”,打造成参与面更广的“直通赛”,建立选材新渠道,以此厚实沈阳体育后备人才储备。
振兴“三大球”,沈阳全项目参加“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市体育局积极申报“体总杯”系列热身赛相关活动,成为国家排球、篮球试点城市。
9月27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市体育局在北京和沈阳两地同步举行中国(沈阳)赛艇运动发展指数发布会,面向全球发布2022年赛艇指数研究成果,塑造沈阳“赛艇之都”城市品牌形象,推动我国赛艇运动的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这也客观上为体育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健身促消费,沈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沈阳市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促进了体育产业总量规模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2021年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达到257亿元,全市人均体育消费2813.83元,位列全国领先水平。沈阳市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浑南区与“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分别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
中国体育彩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行宗旨,筹集的彩票公益金聚焦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集中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社会民生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底力争实现15亿元销售目标,为推动沈阳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围绕体育强市打造“五城定位”
未来五年,全市体育工作将以做大群众体育、做强竞技体育、做优体育产业、做精体育文化、做热冰雪运动为核心,努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建设运动健康幸福的全民健身活力之城,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行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东北亚知名的国际体育赛事之城,“三大球”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持续提升,赛艇等新兴水上运动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自主品牌赛事,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大赛为沈阳争光的优秀运动员;建设引领时尚潮流的体育消费之城,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规模、效益优化提升;建设彰显城市品质的体育文化之城,规划建设体育文化展示馆、“冠军之家”,编撰《沈阳体育百年》,讲好沈阳体育故事,加强体育对外文化交流;建设展现城市能级的冰雪运动之城,抓住辽宁省申办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机遇,加快建设完善冰雪场地设施,统筹推进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文化发展,努力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逐梦“双运之城”。(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瑶瑶/文 张文魁/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