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的架子上摆满黄澄澄的黏豆包,每天生产七八万个黏豆包销往全国各地,带动23人就业……多年来,葫芦岛兴城市沙后所镇烟台村人吴德光靠着黏豆包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还每年拿出3万元帮困,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架子上摆满了晾晒的黏豆包 摄影 张宝成
吴德光今年46岁,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比较困难,经常得到乡亲的帮助。年幼的他在心中默默种下了感恩的种子。长大后,他四处打工艰苦创业,吃穿不愁后就想竭尽全力回报社会和家乡父老。
10多年前,吴德光发现黏豆包很受城乡人们的欢迎,在农村几乎家家都包,但城里人受条件所限几乎没有人家包。于是头脑活络的他就打起了黏豆包主意。起初他在家里组织父母和老婆孩子包,然后再卖到外面。由于他家包的黏豆包选用真材实料,不糊弄人又讲究诚信,回头客越来越多,很快就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他瞅准机会,注册了商标。
为了让好吃、价钱公道的地方特色美食黏豆包形成产业,吴德光积极争取到了专项资金,利用本地资源建成了黏豆包加工厂。加工厂采用传统发酵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目前已实现流水线式作业,日产黏豆包万余斤,数量七八万个,分黄、白、褐三种。黏豆包所用食材多是本地农户自家种的大黄米、江米、黏高粱及红小豆等,也有少部分从外地购买。
目前工厂共有23名工人,都是本地人。受气温影响,每年加工黏豆包主要是从10月末至正月末。村民王艳霞在该厂打工8年多了,手法娴熟。“天冷很多人都在家猫冬,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干4个月活儿就能有万八千元的收入,又是在家门口,很知足。”王艳霞说道。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吴德光又投资40余万元建了恒温库。“黏豆包生产周期只有几个月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厂子的发展。有了恒温库,我准备在其他月份也进行生产。”吴德光表示。
烟台村党支部书记赵会介绍,烟台村的黏豆包皮薄馅大,口感颇佳。几年来,该村的黏豆包除了本地居民看好外,还远销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等地,而且一直没有涨价,深受消费者青睐。吴德光富了不忘家乡父老,每年拿3万元钱用于帮困,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文 张宝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