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牵动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刻度指标。3月23日,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国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沈阳市人社局在全力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方面的重点工作。
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国作新闻发布 摄影 杨薇
“七进”行动 促成舒心就业
一是进高校,开展“新生向阳”“智汇兴沈”“全国建设人才服务站”“万名学子沈阳行”“五送进校园”等十项活动进高校行动;全年举办“百校千企”“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大学生招聘会300场,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6万个,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6万人。
二是进企业,组建人社服务团队,建立“管家型、全链条、全天侯”服务模式,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案”,点对点保障沈阳市20条产业链、38家链主企业和544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确保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三是进社区,以“送政策、送资源、送服务、送暖阳、送保障”精心打造人社基础公共就业服务整合的20个社区就业服务包;分类指导建设“六型舒心就业社区”,形成100种特色舒心就业服务法宣传推广。
四是进村屯,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分类指导建设稳定就业、技能就业、帮扶就业、地区特色产业就业四种类型舒心就业示范村屯,在涉农地区创建一批舒心就业示范村屯,培育打造“一县(区)一品”劳务品牌。
五是进都市圈,加强都市圈各城市(区)在就业领域共享合作,推进就业高频事项跨域通办;制定都市圈城市(区)创业政策清单,设立创业项目库,实现创业项目互通;搭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招聘信息充分共享,举办跨区域人才交流活动,实现舒心就业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城市组团集聚发展。
六是进直播间,打造沈阳直播带岗品牌,推出直播“送岗位、讲政策、进活动”三大板块,鼓励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创建直播团队、培养直播人才,实施“天天送岗位、周周有直播”的直播365行动。
七是进新业态,组建新业态舒心就业服务联盟,与3家协会、4家头部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制度,广泛收集协会、企业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搭建供需匹配平台,全年举办12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着眼新业态经济发展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企业权益,探索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机制。
“四提升”工程 实施社会保障
下一步,沈阳市人社局将以实施社会保障“四提升”工程为抓手,持续完善社保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参保扩面提升工程,引导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加快推动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以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推动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开展“社保政策送上门、强化服务暖人心”活动,走入企事业单位及基层群众中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引导和促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在沈阳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月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1500人。
二是助企纾困提升工程,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等稳岗扩岗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8月31日;借助“沈阳业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范围,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向企业主动推送政策服务信息,让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走进社区(村),提高企业和失业者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受益率;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失业保险待遇,切实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作用。
三是经办服务提升工程,实施“周末不打烊、网办不跑腿、自助不排队”的社保经办模式,健全线上、线下、自助办理“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网办率超过90%;持续推进社保卡工作,完成用卡环境升级和第三代社保卡制发,进一步扩大社保卡应用场景,为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提供优质社保服务;着力推动社保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行网上申报,开展“不见面”业务受理,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卡通用。
四是基金监管提升工程,常态化筛查疑点数据,用信息系统和联网大数据技术规范基金运行;着力提升基金监管信息化水平,提高非现场监督应用效能,及时发现基金风险点,提高风险治理能力保证基金安全;深入推进基金管理风险防控,继续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提前退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专项核查,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挪用贪占各类社保资金的违法行为。(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