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油桃设施冷棚内,一簇簇粉嫩的桃花竞相绽放,馥郁花香扑面而来,仿若春日画卷徐徐展开,满是生机活力;设施暖棚内,又是另一番“丰收前奏”的景象。
得益于今冬当地的暖煦气候,暖棚内油桃坐果期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果实已陆续挂满枝头,桃农们穿梭其中,娴熟地为油桃逐个套袋,忙碌且有序。这些精心呵护的果实预计正月十五之后便能上市,早春的果蔬市场注入一抹清甜。
冷棚内的桃花竞相绽放 供图 普兰店区委宣传部
与常见的户外桃树相比,设施大棚内的桃树显得相对矮小,植株高度一般控制在1.5米至1.7米之间。这是为了适应大棚环境、方便管理,更是大棚种植桃树能精准控制桃子成熟时期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疏枝、疏果环节,桃农们也格外讲究,严格控制每棵桃树的挂果量不超过40个,确保每个桃子都能充分汲取养分,重量在200克至300克之间,为高品质产出把好每一道关。
果实挂满枝头 供图 普兰店区委宣传部
城子坦街道郑沟村种植棚桃已有30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棚桃村”,从最初寥寥十几个大棚起步,到如今拥有3000余座大棚,占地面积6000余亩,种植规模实现了几何倍数增长。郑沟村党委书记王常海介绍道:“多年来,咱们村棚桃总体销量和效益都十分可观,年产值超亿元。今年冬季偏暖,棚桃开花结果时间提前,从目前长势来看,预计今年总体收入还能再创新高。”
棚桃产业的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城子坦街道郑沟村的面貌。如今,村里很多农户都有自己的油桃大棚,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流,在家门口就能捧起“致富果”。
下一步,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计划在郑沟村现有产业基础上深度拓展,引进更优良的桃品种,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优化种植流程,让棚桃口感、色泽、营养全方位升级;同时,借助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拓宽销售渠道,打破地域局限,将郑沟村棚桃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围绕棚桃采摘,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让游客既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又能感受乡村风情,多维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文 杨连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