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1月22日下午,锦州太和区第十三届辽西高跷秧歌节火爆开场,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太和区高跷艺术团一出场便赢得了满堂喝彩。
辽西高跷素有“高跷上的芭蕾”之美誉,自2006年起便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该艺术形式注重扔、跨、蹲、别、拧五字硬功,表演上以美、浪、俏、哏、逗为特点。演员们脚踩一米以上的高跷,身着精巧细致的妆容,展现出潇洒大气的动作风格,将表情、脚体动作与高难度跷功完美结合,深受群众喜爱。
本次高跷秧歌节由太和区高跷艺术团、盘锦上口子忠贤文化艺术团和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3支省内顶尖高跷秧歌队,及来自街道的5支地秧歌队伍共同参演。展演地点重回首届辽西高跷秧歌节举办地太和区政府大院,故地重游,老地方演老戏,让老高跷队员和老观众倍感亲切。
展演现场,演员们脚踩高跷,身姿矫健,动作刚柔并济。搭肩、过网、推磨、大跨、对跨、燕子翻身等一系列惊险、刺激、夸张的动作配合欢快的鼓点、动人的唢呐、喧天的锣鼓,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生甩红绸、飞花扇、转手绢等精彩表演层出不穷,抬花轿、跑旱船、唐僧师徒以及各种丑角装扮生动演绎着辽西人民的故事与风情。
演出持续两个多小时,观众流连忘返,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抓拍精彩瞬间,线上直播也吸引了超过2.4万人次观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太和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辽西高跷秧歌等非遗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王金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白复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