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卫东介绍相关情况 摄影 杨薇
7月16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沈阳市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卫东介绍相关情况。
王卫东表示,沈阳市交通运输局自6月28日开始对全市城市公交、道路客货运输、出租汽车、公路运营、交通执法等领域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聚焦“人、车、企、管、路”五个关键,已对全市公交车辆、公交驾驶员完成全覆盖检查;检测全市营运车辆2.7万台,培训驾驶员150余场次、1.5万人次;对全市干线公路1465公里进行全面排查,对四环快速路全线124公里每日进行巡查;出租汽车行业以文明服务、文明行车为重点,全力打造城市流动名片;“两客一危”运输市场将工作重心前移,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城市公交领域深入排查驾驶员、车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立行立改。已对在岗公交驾驶员的“一人一档”、营运公交车辆的“一车一档”、公交线路的“一线一策”开展全覆盖排查;与市公安局协同对各公交企业目前全部在岗的5719名驾驶员和从业人员开展背景审查。累计检查车辆25651台次,发现各类问题及一般隐患75处,均已完成整改。
出租汽车领域召开全市出租行业大会2次,印发出租行业相关文件6个,从7月开始要求平台公司每月投诉量较上月下降10%,对投诉量未达标平台公司视为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采取约谈、通报批评、暂停业务直至注销其经营许可的措施。已分两个轮次对滴滴、花小猪、T3、小拉、曹操、首汽等七家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和整改。
道路运输领域强化客运站源头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确保旅客乘车安全;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对长途客运、城乡客运、旅游客运等客运市场存在的站外揽客、甩客、倒客、不按核定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
对全市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台账,实现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动态监管。累计检查企业1199户,检查车辆2775台,检查从业人员4417人,排查一般隐患126个,全部完成整改。
公路运营领域聚焦"消隐患、保畅通、优服务"三大目标,排查全市公路路面、桥梁、沿线设施、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事故多发等部位,按照“一处一策”原则,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排查出各类隐患120处,其中影响交叉路口安全问题44处、遮挡交通标志问题62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问题5处、桥梁及附属设施问题9处,均已完成整改。
交通执法领域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规运营行为。严厉打击线路黑车,黑网约车;严查出租汽车计价器作弊、索取高价、不使用计价器、拒载、强行并客、不按序营运等六类严重违规行为;依法查处超限运输、“百吨王”等严重违法行为。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55台、其他违规(含投诉)案件843件。巡查公路里程23082公里,检测认定违法超限超载车辆80台,其中“百吨王”20台,卸载分装货物3341吨。
下一步,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打击力度。持续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聚焦夜间、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在火车站、商业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排查,对非法营运、超限运输等行为顶格处罚。
二是强化源头管理,拧紧安全生产链条。督促交通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组织全市客、货、出租驾驶员分批次参加“安全大讲堂”,增强模拟危险场景实训,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整治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交通运输安全法律法规和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良好氛围。
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打赢这场交通运输安全攻坚战。(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