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阜新市人民政府在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会议厅召开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阜新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强,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国荣,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岿然、副总经理贺超以及首席科学家李凤明等出席会议,介绍了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工作进展、成果及战略蓝图,展现了这座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记忆的矿坑从“城市伤疤”迈向“绿色骄傲”的蜕变历程。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史国魁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治理成效显著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央地合作优势,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协同机制。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依托科研和工程技术优势,自2022年起对海州露天矿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勘查与治理工作,与阜新市共同开展了海州露天矿残煤自燃及边坡稳定性勘查、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规划、海州露天矿北帮综合治理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并获得高度认可。
在央地专家团队共同研究基础上,阜新市建立了科学的分区治理体系。依据风险评估将矿区分划为“核心防护区-生态稳定区-开发利用区”,建立差异化管控标准,严守环境与地质安全红线。
治理过程中,阜新市注重修复与开发协同,打破“为治理而治理”的单一模式,统筹“治理-生态-产业-运营”全链条,突出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依托矿网、瓦斯、地热等存量资源,构建“以存促增、以用促治”的回补机制,降低全生命周期治理成本。
自2018年以来,阜新共实施13个治理项目,累计治理面积达1.71平方公里,占矿坑总面积的26%。2022年开展“百日攻坚战”,成功消除17片火区、55万平方米隐患。2024年启动北帮综合治理项目,重点解决滑坡、塌陷等问题,目前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实施的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作为2025年阜新市首个竣工的民生实事项目,重点对环坑路及周边绿化景观进行改造升级,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逐步探索形成“以治理改善生态 以生态服务民生”的矿山综合治理“阜新模式”。焕然一新的矿山公园,高峰时期每天吸引近万人游憩观光运动,成为城市南端热门地标和休闲打卡地。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导入与文化传承协同并进
中煤科工集团通过“天-地-孔”一体化综合探测技术,完成了露天矿区12平方公里范围的高精度勘查,查明17处火区及6.8平方公里采空区,识别出22个构造断点及多条断裂带,全面摸清地质现状,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基础。
在海州露天矿北帮地质灾害治理中,前期采用DEM实景三维模型测绘建模、无人机热红外地表高温点探测、时移航磁深部火区探测等多项先进探测技术,查清了北帮东部边坡蠕动变形灾害范围及发育特征。基于详实的勘察结果,在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智能注浆管控、无人机热红外探测等先进技术,完成注浆10.83万立方米,抗滑桩灌注12根,总进尺384米,钢筋混凝土1280立方米,实现了该区域边坡稳定性的恢复。
在推进治理的同时,阜新市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今年,阜新市对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博物馆基础与外立面装修、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等工程,精心筹备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恢复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的参观研学使用功能,有望成为阜新市打造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的“新引擎”。未来还将利用机修厂旧址打造文体旅商综合体,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并在国家矿山公园中融入工业遗迹景观,形成“工业历史+生态产业”特色模式。
“十五五”谋划明确,持续推动系统转型
目前,阜新市已完成多个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正构建“天-空-地-孔”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在“十五五”期间,计划推动16个重点项目,涵盖地灾治理、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三大方面,力争实现“资源整合、高效利用、融合示范、效益凸显”的总目标。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阜新市将继续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导入与城市更新,努力将海州矿从“城市伤疤”转变为“绿色骄傲”,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阜新经验”与“阜新方案”。(文 史国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