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三家子乡歪脖杖子村:用科技耕耘“希望的田野”
2023-03-17 15:05: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聚焦农业现代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耕耘“希望的田野”_fororder_图片4_副本

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 供图 凌源市委宣传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辽宁省凌源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日,位于凌源市三家子乡歪脖杖子村的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更是一片生机勃勃: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百合、郁金香含苞待放,长势喜人;育苗棚里,工人们忙着搬运穴盘、铺盘,精心培育幼苗;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等设施设备严阵以待,守护着农作物健康生长。

  数字化技术,助农降本增效

  凌源市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数字农业应用创新基地项目,投资1300余万元购置了83套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等设施设备。

  “我们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远程操控,就能给农作物浇水施肥。同时,我们还安装了升温系统、降温系统、遮阳系统、补光系统等设施,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标准化条件。”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俊生介绍说,“公司在测土配方施肥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土壤的检测进行数字智能化配方,避免大量化肥盲目的投入。通过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我们基地农产品的产出率提高了1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人工投入成本降低了23%,节省生产成本15%,增加经济效益12%,减少用水量15%,农药化肥投入减少10%,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聚焦农业现代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耕耘“希望的田野”_fororder_图片8_副本

数字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供图 凌源市委宣传部

  培育新农人,壮大农业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直是歪脖杖子村不懈的追求和前进方向。村级领导班子积极参与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培训,组建复合型专业技术团队5人,牵头成立专业技能培训班,每年组织村民参与生产技能培训5-8次;依托渤丰现代农业、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撑,已培养职业新农民150人。

  “过去没发展数字农业之前,我们村百姓收入普遍偏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不足百人。这两年随着数字农业的带动,截至2022年底,我们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已经增至300余人,占村人口总数的15%,人均收入更是成倍增加。”该村治保主任蒋丽感慨地说,“预计到2023年底,我们村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智慧农业生产基地覆盖率达70%,新型职业农民人数突破200人。”

聚焦农业现代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耕耘“希望的田野”_fororder_图片9_副本

电商培训现场 供图 凌源市委宣传部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项目发展之基

  目前,歪脖杖子村道路硬化面积达100%,电网升级100%,有线宽带和4G网络覆盖达100%……数字化赋能让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落地生根,切实推动乡村由“会”治理向“慧”治理转变。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评选出十佳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示范村建设公益项目,歪脖杖子村以智慧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数字乡村建设让网络信息技术走进百姓家,手机成为“新农具”,很多村民实现了种植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从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村民张艳华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不到一分钟的功夫,农情监测、作物长势等各种信息便呈现在眼前,“这几年,我们村大力提倡数字化应用,我家的大棚也应用了很多智能化的设备,以前两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靠我一个人就可以了,生活越来越好。”农业数字化让张艳华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搭乘直播“快车”,农特产品跑出加速度

  乔华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往年都得去批发市场卖菜,销量与价格不稳定曾是她一块“心病”。自从村里实施智慧农业示范村建设后,她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电商培训,掌握了电商销售技巧。如今,她通过网络每天都能及时了解蔬菜的行情,没事的时候就在网络上直播销售农产品,成功拓宽销售渠道,不用再担心销路问题。

聚焦农业现代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耕耘“希望的田野”_fororder_图片7_副本

村民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 供图 凌源市委宣传部

  歪脖杖子村用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上冲在前、作示范,让智能化、信息化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未来,该村将继续充分挖掘数字乡村建设潜力,努力提高数字乡村示范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全乡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把项目建设成为凌源市农业生产实现高效、数字化发展的名片。(文 常成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