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新华网  2018-05-18 10:34:25

图片默认标题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接受采访。(姜冰 摄影)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是辽宁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机构。目前,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数量近12万件,以藏品序列完整,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接受新华网专访表示,要通过创新各种服务方式连接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一位市民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姜冰 摄影)

  连接社会 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在马宝杰看来,博物馆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不断提升和社会的融合度,全面而深入地连接社会,才能让博物馆有更好的发展。这一想法正契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马宝杰认为,“新方法”是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把自己的核心产品,如各种展览、活动,开发的各种衍生品、文创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使博物馆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所谓“新公众”,马宝杰的理解是,“新”是更多的意思。“我们要培养更多喜欢参与博物馆活动、对博物馆认识更加深刻的公众,通过创新各种服务方式连接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据了解,针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辽宁省博物馆将陆续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辽宁千年文脉图片展”、文创产品展等,此外,还将结合展览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辽海名人名家”讲座、“流动博物馆专题展示”与“送展进基层”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市民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姜冰 摄影)

  免费开放十周年 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今年是辽宁省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第十个年头,是博物馆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马宝杰表示,免费开放不但带来了人流,更是让博物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至今,我们推出了近100多场中华文明系列展览和世界文明系列展览,这些是我们原来不敢想的!”马宝杰说:“在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不再是一般性的参观,更多的是带有科研性质的,个人爱好性质的,能够与我们专业人员进行互动、研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此期间,我们开展的各类活动越来越多,引进国内外重大主题展览的数量在增加,品质也越来越好,我们培养的一支骨干队伍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012年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展览让马宝杰印象深刻,这场展览不但掀起了引进展的观展热潮,同时让他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提升业务水准,才能让辽博有更大发展。

  该展览在两个月的展期中,共接待观众35万余人次。有的观众表示,“这个展览使我这个绘画门外汉对英国绘画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学习到不少英国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希望辽博多举办这类国际大展。”这样的评价是对马宝杰带领的辽博团队极大的鼓励。

  据了解,辽宁省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后,为满足观众参观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几次招聘志愿者,充实博讲解队伍,同时改变传统的讲解方式,让博物馆的知识更贴近百姓,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展示的“仿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姜冰 摄影)

  创新服务模式 让“文物活起来”

  去年,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播出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三件文物“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让辽博“火”了一把。

  春节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了参加节目的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万岁通天帖》,观众人数平均每天约6000至7000人,同期增长约一成。马宝杰发现,观众中有很多青年人,他们不是走马观花的看,而是在细研细品。“他们来馆前是做了功课的,在听讲解的同时,会提出不少有见解的问题。这说明大家对藏品,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点在不断提升,文物藏品领域的基础知识也有相当的积累。”马宝杰说。

  通过节目宣传把观众引进来,是促进辽博发展的一个起点,但做好服务更是重要课题。马宝杰表示,“面对社会需求,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公众在参与中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一代代文博人的使命。”

  马宝杰说,“博物馆必须创新藏品阐释与展示形式,不仅在新科技、新媒体领域进一步探索实践,还要从理念上有变革有创意。未来,我们要开发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更大的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刘舒)

编辑:董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