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合唱无与伦比的和声之美是歌者们内心感知高度一致的结晶。刚刚结束的沈阳国际合唱节让辽沈观众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合唱艺术的魅力,也在广大市民中再一次掀起合唱艺术的高潮。如何欣赏合唱艺术,让自己成为一名内行观众?如何提高公众合唱水平?8月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培智和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白旭。
合唱讲究整体和谐美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合唱分同声、混声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寡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大海啊故乡》是朱明瑛独唱的歌曲,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届合唱节开幕式上,莫斯科欢乐合唱团用中文演唱了《大海啊故乡》,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白旭对合唱版的《大海啊故乡》进行了分析。莫斯科欢乐合唱团演唱这首歌时分为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和领唱。相比于独唱版本,合唱富有变化,表现力更强。第二段开头时,合唱团挑选了六名汉语好的女孩进行领唱,整首歌从头到尾都用了旋律和合唱的配合,和声部分通过唱“啊”“啦”等个别字来衬托整体,显得很统一。
在合唱演出中,有些曲目已经成为必选项,比如《欢乐颂》。本届合唱节有两个板块的压轴节目就是《欢乐颂》。贝多芬为何要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结尾处加入合唱《欢乐颂》,从而成就了巅峰之作。对此,白旭认为《第九交响曲》展示的是人与自然达到共生,“在推崇高尚感要出来的时候,如果只有交响乐,画面感不够,交响乐更多在描写自然的东西,此时人声进来音乐才更立体,足见合唱的魅力。”
就如何欣赏合唱,李培智给出回答: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均是由人声表达,故对音乐的感情表现较乐器更为直接。而合唱不同于普通歌唱的恰恰是多人共同演唱。因此,合唱特别讲究整体的和谐,整体的统一,团队的声音能否融在一起非常重要。他举例说,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声音很棒,要发挥骨干作用,这是不对的,“合唱中只有我们,没有我。不能把自己的声音放在特殊位置,必须注重和同伴的配合,合作。”
合唱能丰富城市文化涵养
李培智两次来沈阳参加合唱节,他告诉记者:“相比较上届,沈阳合唱艺术发展很快,进步很大。沈阳举办合唱节对提升群众凝聚力,丰富城市文化涵养,都是极大的利好。”
据了解,沈阳市共有注册的合唱团队1450支,遍布社区、农村、军营、机关、学校,不论在社区活动室、群众艺术场馆,还是文化广场,时常能听到合唱歌声。为了打造“北方合唱之都”,沈阳市从2011年开始,连续多年举办“市民合唱节”“合唱音乐季”等全市层面的合唱艺术活动,为普及和提升合唱艺术搭建平台。
同时,为提升合唱团队演出水平,沈阳市建立合唱人才库,聘请专任教师对各合唱团开展长期专业培训,并选送骨干人才参加全国性业务培训,使全市合唱从低层次的歌咏比赛向高水平的合唱艺术发展。今年沈阳合唱节期间,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童声合唱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儿童声乐教育专家王希珍在沈阳大学开班培训,就童声合唱团队如何训练“传经授宝”。
如何提高合唱水平,李培智和白旭都认为需要提升公众音乐素养。我们有的老年合唱团成员不识谱子,这个问题源于音乐基础教育缺失。因此,小学音乐课应重视孩子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其次,要把合唱艺术普及与提高对合唱的重视结合起来。很多家长过分重视子女的器乐教育,这种做法失之偏颇。如果家长的教育倾向有所改变,合唱的普及程度就会更高,全社会的合唱水平也会相应提升。(记者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