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产险AI高级专家黄轶:“AI+产险”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09-01 17:07:15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李子平):说到人工智能,有的人眼中总是闪着期待的光,有的人眼中却满是谨慎与忧虑。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兴致勃勃——没有人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

  对于传统保守的保险企业来说,新兴技术来袭是一把双刃剑。对平安产险来说,AI在转型中带来了哪些机遇?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新的业务规划?以及,在最近频发的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甚至是道德问题上,平安产险如何利用AI进行探索......

  跟随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一起来听听平安产险科技中心创新智能应用部AI高级专家黄轶的最新观点。

  黄轶,英国诺丁汉大学信息技术工程硕士,长期专注于移动领域开发、图像算法等研发工作;先后供职于日本富士通、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具有丰富的研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经验。

  谈机遇:“AI+产险”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对平安产险来说,AI在转型中带来了哪些机遇?

  黄轶:创新智能应用团队是产险科技中心最年轻的一支队伍,但我们的工作几乎支撑起整个产险、乃至平安业务的科技化,让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设想的一些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场景安稳落地。同时,通过推广人工智能在产险及部分前线业务结合探索的成功经验,为整个企业相关联的业务铺路。后续如智慧城市的探索也将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融合基础之上。

  我认为,在人工智能不断渗透的情况下,“科技+保险”已是大势所趋。保险公司原有的人海战术、规模效应、价格竞争等传统运营优势正经受新兴科技力量带来的冲击。谁能抓住机遇,跟上技术升级的演化速度,谁才能活得更长、过得更好。

  从技术层面上说,人工智能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应用阶段,但在商业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况且,人工智能与市场应用场景相结合才能获得发展动能。

  可以预见,“AI+产险”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谈转型:用科技驱动整个业务向“保险行业科化”转型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如何通过AI等科技手段让产险转型更顺利?

  黄轶:一方面总结以往的经验,持续深化集团“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助力产险科技转型;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科技做好量化工作,借助人工智能准确定位。比如我们搜集到很多数据,如何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客户的具体诉求,使我们推荐的产品更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

  同时,将以往所有的信息量化,通过分析去发现更多数据,更准确地定位我们应该做什么东西。这便是未来转型的核心驱动:用科技来驱动整个业务,即产险、乃至集团产品(路线)的决策方向如何转化为技术辅助,包括续保、销售、投诉、业务流程、理赔流程的优化等。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如果转型顺利,“AI+产险”能给平安带来什么变化?

  黄轶:会让我们在业务处理、产品开发甚至决策等方面从点到点的关联衍变为面与面的关联,这会给项目的开拓提供更多领域、层次更丰富的参考模式。比如现阶段的疑惑解答,在人工智能介入后,产险的许多产品将进入“语音导航”时代,可以直接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所有想了解的东西,并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一旦没有AI或智能机器人,那么许多诉求的解决将会经历多重步骤,无法高效解决。

  此外,不单纯产险,包括医疗、生活出行(寿险、财险等平安多个业务部门)等方面的诉求,均可以在AI的融合优化下得到更丰富高效的开拓。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谈到传统行业的转型,您认为平安产险如何抓住机遇迈入科技新时期?

  黄轶:首先,不仅产险、整个平安有其自身的“历史包袱”,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大型企业均有其固定的考核模式,但现今的考核机制存在瓶颈,具体体现在成绩要和业务结合(挂钩)。针对考核机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列短期、中期、长期计划,根据不同的量级计划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业务的价值和技术的价值。

  总之,在AI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恰恰是与集团共通的部分,即努力向着“保险行业科技化”的道路前进。

  谈规划:平安产险在未开发的“金矿”领域大有可为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平安产险如何选择AI研究方向?

  黄轶:我们对每一样的AI技术都会精益求精,像视觉、语义、翻译、QA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去做。

  另一方面,降低AI开发者的门槛也是我们大力要做的事情。我认为,做AI的门槛,必须要降低到像做数据库一样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爆发式的应用,AI的下一个爆发期才会到来。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平安产险未来将重点关注哪些技术方向?

  黄轶:平安一直以来所运营的实质,主要是集团“数字化”的一些数据,实际上,平安还有很多没有被完全“数字化”的数据,比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文字数据。

  如果能把握机遇,在这些未开发的“金矿”领域挖矿,结合平安30年的积累,将大有可为。如:云计算可以帮助产险搭建更加完善的互动平台和数据管理中心;大数据可以实现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人工智能将促使保险行业90%的工作实现部分和甚至全部数字化;区块链能够大幅度提高保险流程中的数据流动性和可靠性。

  谈市场:AI行业需要冷却沉淀,看好AI在产险的落地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最近有一种说法,称AI的热度在未来一年会慢慢冷却下来,您怎么看未来一两年的行业态势?

  黄轶: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历史证明,炒得过火的东西都会有冷却下来的时候。AI目前肯定有炒得过热的因素在,所以肯定会有冷却的时候。 冷却的过程就像淘金,需要沉淀,沉淀后就会出现高价值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AI领域的适当冷却不见得是坏事。

  AI在产险的落地应用已经很多了,以保险理赔流程里的一个例子来说,如道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我们会利用AI的智能调度功能派遣“合适”的查勘员前往,查勘员应该在哪个位置等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抵达事发地点..... 这些都涉及到AI的一个调度算法。

  此外,通过查勘员直接和事主沟通的情况,可以依靠AI搜集的数据准确判断事主是否属于产险黑名单上的人;即使查勘员未到现场,事主通过致电客服中心,AI也能将事主的声音录入分析,并和声纹库比对,确认事主是真实客户,还是黑名单成员、黄牛,据此可以为该客户设定相应的标签。因此我觉得理赔、核保等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 ,我也看好AI在这几个领域的应用。

  谈担忧:数据管理必须加强,平安产险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AI的发展也让人们开始担忧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甚至是道德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黄轶:AI技术被恶意使用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担忧,但技术本身是无辜的。

  大家第一个担心的是AI时代的数据隐私泄露,我认为数据的管理需要加强,当你有相关数据的时候,要限制你有些事情就无法做。就像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炒股,更不能把消息透露出去,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从政府的层面,可能需要立法管理网络公司的行为。

  事实上,AI需要数据,数据的收集过程其实就存在负面的影响,包括收集数据的合法性,如何尽可能不踏入数据的“灰色边界”等。这些产险都会考虑,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采用原始的、未挖掘完数据进行市场布局。在这个过程中,会力争在不伤害用户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搜集更多的数据,但难免会有隐患和风险,很难在数据的缺口和客户的利益上做到完美平衡。随着AI的不断完善,未来在数据处理上会更加妥当。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产险是否正在进行数据保护方面的探索?

  黄轶:对于这方面的探索,平安产险可以说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产险正和许多高校进行技术合作,以培养员工在企业数据维护、客户隐私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让员工在后续的专业领域进行深造,同时也为整个集团提供更多的技术输出。

  此外,在合作过程中,我们结合高校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积累,用时间弥补员工现阶段的技术短板,让员工在后续的某个时间段里,去挖掘这一块的专业技术。如今对于加密方面的专业培养,我们通过高校的先进技术,让员工能够从其中直接吸取加密技术,高效地利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去。

  谈选择:平安产险的“保险行业科技化”打动了我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您曾先后供职于在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何选择加入平安产险?

  黄轶:第一是家庭原因。第二个是平安强大的执行力让我找回了熟悉感。最重要的是,平安的科技在保险行业长期走在前面,“保险行业科技化”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产险在科技化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去探索、去发掘。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保险行业科技化”是平安产险转型的主旋律,科技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您认为此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黄轶:我认为,如今中国的科技行业走到现在这个节点,重心并非BAT三家公司还能做什么,而是传统行业如何顺应潮流,更好地转型。而在这一块,我恰巧有很多在BAT公司的工作经验,我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产险、乃至整个集团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