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新区,镶嵌在沈阳与抚顺两座大城市连接带上的活力之城。9月20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从此以后,在这里开办企业只需4个工作日,远低于国家标准。
而就在一个月前,400公里外的大连金普新区,包括“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在内的21项省级行政职权被下放于此,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今日辽宁,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打破思想牢笼,挣脱体制束缚,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变革。这变革,使发展的活力充分释放、动力不断增强。
2015年7月,长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着力”,首个着力即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总书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送来了“治本之策”。
始终牢记嘱托,走实振兴之路。
三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摆脱困境的攻坚点,作为破解难题的“总开关”。
从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的实施意见,到对其中完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进行细化;从制定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方案,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细化成33条工作任务,到按年度进行任务分解,制定三年滚动计划;从强力推进省直事业单位改革、组建企业集团,到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解决“办事难”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全省上下认识到位、措施有力。
用好用活这一“治本之策”,为放活市场清障松绑,辽宁在加快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中激发出了强大动力,释放出了无限活力。
奔着问题去
不在体制机制上动刀,只在原地小修小补,再往前走就是“此路不通”
今年前7个月,辽宁经济运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
可如果把时间回拨到2015年,翻开那时的统计公报,数据令人揪心。当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6%,增速排名全国垫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连续大幅下滑。
当时,有经济学家撰文指出,辽宁的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工业增速下滑较大,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期已告一段落,需求动力明显不足,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困难较大,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
病症已现,根源在哪?
2015年7月的长春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四个着力”要求,并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振兴发展的“治本之策”,可谓拨云见日,为辽宁指明了前行之路。
事实上,早在2014年的7月,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赴辽宁回访调研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就对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
正如此后新华社刊文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的体制和机制性包袱更重,问题更突出,对发展的摩擦力也就更大。振兴东北,完善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是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的根本之策。
奔着问题去,绝不回避矛盾!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倘若不在体制机制上动刀,结构调整的目标难以实现,创新创业的热情难以激发出来,改善民生也将成无源之水。不在体制机制上动刀,只在原地小修小补,再往前走就是“此路不通”。
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实现新突破,“破”与“立”之间,一个抓手迅速明确——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清障除弊,闯关破局。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谋改革就是谋发展,抓改革就是抓振兴。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奔着问题去,瞄准问题改,使辽宁成为观念最新、制度最佳、服务最优、效能最强、作风最实的省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所在,认清解决问题的出路办法,辽宁人在振兴发展的征途中树起了新航标。
动真碰硬改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里,而是要真正转化为敢闯敢试的勇气、统筹谋划的智慧和善作善为的担当
2017年初,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不增一编、不加一人”的条件下挂牌成立。接受投诉、暗访调查、公开曝光、问责处理,成为省营商局的“四大利器”。
“打造‘一套标准、一个流程、一个窗口、一张网、一批项目’的‘五个一’工程,重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对于未来,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轶赢已有设计。
专门成立一家机构助力营商环境建设,辽宁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上动了真格儿。
一步行动胜过一打文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里,而是要真正转化为敢闯敢试的勇气、统筹谋划的智慧和善作善为的担当。
动真碰硬完善体制机制,必须刀刃向内,敢于“断腕”——
辽宁省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仅在去年就取消调整行政职权315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从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到“三十二证合一”,数字变化的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
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之前,大连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威揣测,没有个把月可能办不下来。实际情况是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跑完了所有手续。
动真碰硬完善体制机制,必须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坚决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完成化解煤炭钢铁产能任务;在七地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70%的乡镇已设立或恢复乡镇国库。
将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三年来,以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等为代表的一批国资国企改革在全省上下积极有序推进,共分两批组建了12家企业集团。
动真碰硬完善体制机制,必须统筹兼顾,精准落地——
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在区域布局谋篇中创新创制。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组建“五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将中央7号文件精神化为具体行动;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五大区域、五点发力、五方联动,既将原有蓝图一绘到底,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找到新的发力点。
完善体制机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变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改革路上,辽宁人正以披荆斩棘的勇气、雷厉风行的作风,翻过一山又一山,力破一城又一城。
活力动力增
市场活力的迸发为辽宁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提供了最真实的注脚,增添了最难得的信心
体制机制犹如每天呼吸的空气,我们无从触摸却又感同身受。完善体制机制的功课做得如何,唯有问市场。
一组统计数据足以具有说服力:今年1至8月份,辽宁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2.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5%。
市场活力的迸发为辽宁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提供了最真实的注脚,增添了最难得的信心!
沈阳的一位企业负责人感叹:“按照以前的经验,办理多缴退抵税业务得10个工作日,现在十多分钟就搞定了。”
——这办事速度的快,得益于辽宁省在完善体制机制过程中,打造出的优异营商环境。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站在事关全省振兴发展全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
从制定《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试行)》到出台《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再到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已呈雷霆万钧之势。今年以来,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办事难”“特权车”问题专项整治,公开曝光13起破坏营商环境问题。
大连的一位年轻创客感叹:“大学毕业后家里人让我去考公务员,我觉得现在的创业政策这么好,还是要出来闯闯。”
——这择业选择的多,得益于辽宁省在完善体制机制过程中,倒逼出的思想观念更新。
民营企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引擎,也是扩大就业的蓄水池。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壮大民营经济与做强国有经济两手抓、两并重”。
三年来,辽宁省PPP创新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全面取消民营投资项目招标限制,启动实施民营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同时,落实各类创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出台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辽宁人才加速回流的趋势正在显现。
一位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工作人员感叹:“现在每天来我们这里注册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了,说明辽宁的开放度越来越高。虽然要加班加点,但看见工作的成果,累点也值。”
——这开放水平的高,得益于辽宁省在完善体制机制过程中,拓展出的新发展空间。
持续推进开放驱动,培育国际竞争力。辽宁正以宽广的国际视野,长远的战略眼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省加快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定自贸试验区三年滚动计划,出台199条支持政策;全面启动“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出台“辽宁开放40条”,打造开放新高地;同时积极推进辽苏对口合作,在互学互鉴中共谋发展。
三年的时间足够长,它见证了辽宁人栉风沐雨,一点一滴努力所累积出的可喜成果;三年的时间又很短,短到我们不得不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为号令,让时间在每一分钟里都那么充实、饱满。
“只要打开一扇窗,屋子里就能洒满阳光。”我们在阳光雨露中尽情呼吸、繁花怒放,而更加丰硕的全面振兴果实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如期而至。(记者 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