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为“桨”好远航—看大连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18-10-25 10:56:27

创新为“桨”好远航—看大连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一重石化装备基地项目。王 林 摄

  核心提示

  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创下“39.6%”的同比增速,达到683亿元。如此高的增速,得益于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建设 “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出现明显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速。1月至9月,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46家,全市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1100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6.3%,达18件。

  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永不停歇,推动大连高质量建设“两先区”,推动大连勇当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领头羊。

  牵住 科技创新“牛鼻子”

  在10月15日落幕的2018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中,由海外归国团队创办的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优秀企业奖。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芯冠科技已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成熟硅基氮化镓外延和功率器件产业化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大连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关键就在于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大连市聚焦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优化体系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布局,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全市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动力,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人才,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方面,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发展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洁净能源等未来型、先导型产业领域进行产业链式的精准布局,落实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8行动纲要,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升级发展。支持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金融科技、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大连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高端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申请和建设,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64家,为强化源头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8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也是作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的重大前期项目——“大连先进光源” 预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由大连市政府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正式签署,标志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而“大连先进光源”项目一旦建成,大连将拥有一套世界独一无二的科学装置,也将为大连吸引汇聚更多高科技人才。

  营造科技创新“好生态”

  自去年9月大连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全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着力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围绕《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意见》《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大连市各部门、各地区研究制定了70多项实施办法与管理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2018年,大连市本级科技经费支出预算比2017年增加了3倍。全市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高价值专利培育等14项专利扶持政策,设立24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举办专交会、软交会和海创周等传统活动以及水下机器人抓取大赛、洁净能源高层论坛、高分子材料前沿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等重要科技活动,为科技创新全面打通产学研用的通道。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共有360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转化,转化率大幅提高。

  打开大门搞创新,大连市面向全球引进高端创新资源,IBM中国区最大创新工作室、哈工大特种机器人研发基地、九成航天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先后入驻。与国际顶级孵化器深入合作,提高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建设6个海外创新中心和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双创园,目前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9家。

  为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后援力量,大连市积极优化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市政府出台《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面向全市未来型、先导型创新产业,在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70余项,预计可带动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投入20亿元。

  加快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连高新区和大连化物所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基地数量位居东北三省之首;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及3个专利运营中心落户,新认定4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线上线下日常交易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全链条的创业孵化体系。全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9家,备案众创空间达62家。

  培育科技创新“领头雁”

  自2016年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围绕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的目标,大连市全面实施省、市自创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自创区建设发展先行先试的政策。金普新区、高新园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区,一场科技创新的大戏正在这两大核心区域精彩上演。

  在大连金普新区,一座目前世界范围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地藏式恒温恒湿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这就是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占地约25万平方米的地下机床王国,新工厂的自主配套率达到了85%。这座恒温恒湿高精度地下工厂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各类五轴数控机床2000台,年销售约100亿元,年利税10亿元到20亿元目标。

  在大连高新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连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已经成立,同时四达公司研制了大飞机生产线,应用于C919大飞机壁板的铆接机生产数字化装配。

  以国科大能源学院为核心的中科院大连科教融合基地落户大连高新区;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筹备建立;华信“大连云”、华为“软件云”、同济大学创业谷北方基地、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项目投入运营。大连高新区推动双创政策落地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国务院表彰。

  目前,大连自创区拥有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33家,占全市的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28家,占全市的65%;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6280件,占全市一半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57件,是全市平均值的3倍多,自创区正成为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9月21日,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的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二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大连市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取得新突破。

  在储能领域,位于大连高新区的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立足自主创新,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已走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前沿。目前,融科储能已形成了包括高新区的总部基地、花园口材料基地和金普新区装备基地在内的的“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此外,芯冠科技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产业化进展顺利。松下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华录超大容量蓝光存储研发及产业化、中比动力电池、高能动力锂电子电池、华为软件开发云和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

  去年底发布的《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5%。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连市围绕集成电路、储能产业、智能装备、通用航空、大数据、基因检测与干细胞六大重点发展领域,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支持政策。

  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全面振兴的根本途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连正向着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目标奋进,勇当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领头羊。(记者  杨丽娟)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