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医学世家三代传承向上向善好家风
辽宁日报  2018-11-14 10:44:30

大连:医学世家三代传承向上向善好家风

  柯若仪、吕景波家庭四世同堂全家福。(采访对象供图)

  柯若仪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奠基人。今年92岁的她以特聘专家的身份依然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她家三代九口人中有七位致力于医学,老中青三代均是医学界中坚。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尊重、向上、乐观是这个家庭的主题词,只争朝夕、治病救人是这个家庭百谈不厌的话题,高度自律、生活至简是这个家庭化于无形的体现。

  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奠基人柯若仪,住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附近的一个封闭小区。立冬时节,小区里的枫树“霜重色愈浓”,景色宜人。见面约在下午3时,这本应是柯若仪和老伴儿吕景波散步的时间。这对都年过90的“90后”老人,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走出家门,在小区或附近海边携手漫步。走进柯若仪的家,记者看到家居布置得古朴、典雅,与主人的气质非常吻合。星期五也是柯若仪出专家门诊的日子,一名外地病人之前的诊断结果被她纠正过来,柯若仪有些兴奋。治病救人的成就感,是柯若仪70余年行医执教从未改变的精神追求,儿孙们也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染,主动投身医学事业。

  最美的相遇发生在73年前

  柯若仪今年92岁,祖籍浙江黄岩,吕景波今年93岁,祖籍辽宁昌图。“总有一些不经意的遇见,美丽了生命的某段行程”,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相守已73年,因读书相遇,因志同道合订下终身,感情无惧时间流淌反而愈加醇厚,夫妻相守之道以“尊重”为内核,成为后辈们学习的典范。

  柯若仪小时候在长春生活,父亲曾在日本留学,后在铁路部门工作。学习好、日语基础好,1943年,柯若仪与姐姐同时考取日本东京女子医科专门学校(即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东京学习环境恶劣,中国留学生不得不转回国内学习。1945年,柯若仪插班转入六年制的满洲医科大学(后改称为沈阳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与读大二的吕景波成为同班同学,一段姻缘就此拉开序幕。

  “读书学习和共同的志向,让我们走到一起,也走到今天。”吕景波说,当时学校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几本参考书,课堂上必须记好笔记,笔记记得好坏也反映出学习水平。在校期间,柯若仪和吕景波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全年级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学校最高奖学金的名额只有4个,他们双双名列其中。毕业时,政府部门到学校挑选人才,吕景波因成绩优异被选中,进入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处工作,之后一直从事医疗行政及医学教育工作。柯若仪毕业后留校,正式开始了她的医者生涯,1950年,两人在沈阳结婚。1953年,吕景波调到大连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前身)负责教务工作,第二年,柯若仪也调入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内科讲师、主治医师,专攻循环内科。为了干好事业,两人约定5年内不要孩子,直到1956年,他们才有了儿子,两年后又有了女儿。

  如今,柯若仪和吕景波已四世同堂。儿子吕申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癌的病理研究和靶向治疗,是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其妻刘丽娜是他医大的同学,曾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负责消化科的医疗和管理工作(退休后担任特聘教授);女儿吕田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是硕士生导师;孙子吕海辰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后,也来到大医附属一院心内科,与奶奶并肩工作,现任主治医师;外孙女奚卉从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在北京大学附属国际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医师。

  吕景波说,尊重是家庭幸福的秘诀,“我和老伴儿70多年来没吵过架,即便有时意见不一致,但因为能相互尊重、好好沟通,问题就解决了。”吕田说,母亲至今还对父亲保持着“小崇拜”,觉得父亲是无所不知的“活字典”,把家照顾得很好,可以让她心无旁骛地工作。也是因为尊重,吕景波在离休后婉拒多个民营医院的高薪聘请,专心做好“大后方”工作,让老伴儿离休后继续从事热爱的医教事业至今。同是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因工作岗位不同,吕景波没有成为一线的医生,但“因为爱着你的爱”,他一直全力支持老伴儿的工作。在这个大家庭里,电话或手机铃声一响,放下碗筷直奔救护车、手术室的事,每个人都欣然接受,从无抱怨。因为理解而支持,因为尊重而相守,是这个大家庭和各个小家庭的幸福之道。

  高度自律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

  与其他家庭一样,柯若仪、吕景波家也经历过大环境变化带来的震荡。1970年,一家人被下放到普兰店安波农村。吕景波在生产队种地、施肥,柯若仪起早贪黑地在安波医院为当地农民治病。他们从不抱怨,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且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始终不放弃学习。吕景波很快成为生产队里掌握农机技术的好手,柯若仪则救活了不少农村危重患者,甚至连老百姓家的猪都给救活了。

  吕申、吕田少年时期几乎没受到过正规教育,处于“散养”状态,但看到父母逆境中的行为和态度,他们也不敢放纵,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学习。恢复高考后,吕申和吕田先后考入大学。读大学期间,兄妹俩更是专注学习。自称底子薄弱的吕田,在毕业时的全国统考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为吕田出国做访问学者,奚卉有5年时间生活在姥姥柯若仪身边,她在姥姥90岁生日时写道:“姥姥白天上班,晚饭后看过新闻要学习到深夜,她的书桌、书架总是门类清晰,读书笔记工整翔实。姥姥的努力和付出,对我学习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都至关重要,深深影响着我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甚至是这个世界在我眼里的样子。现在各种繁多的知识管理、时间管理软件,都不如姥姥日复一日灯下夜读和手写笔记的侧脸,那永远是激励我的动力。”

  吕海辰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记事起,奶奶柯若仪在他眼里,无论白天上班多辛苦,每晚都会像小学生一样读书、做笔记,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而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奶奶90多岁。那时吕海辰觉得做医生是很辛苦的职业,可是在高考做专业和职业选择时,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学医。“我在学《新概念英语》时有一篇短文《Never too old to learn》,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就是在说我奶奶啊!没有人动员、建议,我自愿学医,并选择了和奶奶一样的心血管专业,奶奶就是我身边最高大、最完美、最具体的榜样,足够让我仿效一生。”

  柯若仪总结说,“言传不如身教。”因为职业的缘故,医生的生活是极不规律的,经常需要值班、加班。做医生的孩子,常常得不到悉心照料。但儿女和孙辈却因为有高度自律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榜样,而能在任何时候把握住自己。

  在学习上,柯若仪、吕景波没有为儿孙们操过心。依靠高度自律,家庭中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并有毅力坚持到底。

  说到自律,吕景波也是家人的榜样。他有酒量,但几十年从未喝醉过,原因也是高度自律,喝到一定程度决不多喝一口。60岁离休后,他说戒烟就戒烟,也从未出现反复。“有毅力就是自律的表现”,吕景波说柯若仪四十几岁就患有高血压,后来还患上糖尿病,但直到现在都控制得很好。而对于常常被问到的长寿秘诀,吕景波的回答总是:“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其实这也是自律。

  向上向善家风代代传承

  向上向善,是柯若仪、吕景波这个医学家庭里传承的好家风。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不间断地学习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吕田说:“我妈妈是医院图书馆最忠实的读者,无论放长假还是放短假,她都会借一堆书带回来,就连除夕和大年初一也和平常一样,不中断学习。基本上每晚都是我爸爸提醒她该休息了。”

  钻研业务方面,柯若仪是全家人最好的榜样,儿孙们也都不甘落后。外孙女奚卉的孩子只有3岁多,但她依然选择攻读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学位。今年10月,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在北京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柯若仪与女儿吕田、孙子吕海辰、外孙女奚卉同时参会,三代4人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心血管专业的医生,一时被传为佳话。

  大医附属一院的一位医生说,在一次教学查房时,她看到柯若仪将两双新棉袜送给一名光着脚的农民患者,并为这名肾病患者穿好袜子,告诉他保温对肾病患者有多么重要。

  “对患者要好,要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是柯若仪在医疗和教学时常说的话,也是全家人都遵循的准则。

  吕海辰一次午休时路过门诊,看到奶奶仍在诊室为患者问诊、查体,还不时向跟着她出诊的学生提问、讲解,脸上没有一丝疲惫,更没有半点儿不耐烦。他说自己当时既心疼又感动,奶奶已90岁的高龄,正在身体力行向年轻医生诠释什么是“医者父母心”。

  柯若仪和吕景波在大连生活了60多年,无论居住在哪里,邻里关系都特别和谐。吕田说,父母与人为善,无论贫富一视同仁。“十年动乱”期间,一户人家住进她家的一间房子,厨房、卫生间变为公用,原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但两家依然处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在搬家分开后一直保持着往来。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和谐友善的环境里,家里的大人、孩子都性格温和、善良。“我爸总说不要看人家的短处,要多看人家的长处,这样你自己才会进步。”

  吕田说,父母的人格魅力也让所有的亲友敬佩。舅舅家的孩子生活在加拿大,每次回国探亲,一定要到大连看看姑姑和姑父,有时停留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但也一定会来。柯家、吕家两个大家族的人,无论老一辈还是小字辈,都相处得特别好。(记者 吕丽)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