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从沈阳市外经贸局了解到,沈阳市加强自贸区和中德园建设,促进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大提速,使载体支撑全面提升。目前,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63万户,注册资本825.6亿元,储备项目145个。沈阳综合保税区新B区完成建设,通过了省级预验收。中德园新签约落地项目71个,机器人谷、北方生物医药谷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沈阳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达到11个,其中5个平台投入运营。中欧班列发运135列,货物总值4亿美元。举办了世界冬季城市市长会议。沈阳至法兰克福直达航线复航,新开通沈阳至伊尔库斯克航线。
年初以来,沈阳市积极推动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建设,总结梳理了两批共40余项创新案例,相继出台200条政策清单,以及支持产业集聚的“1+3”政策;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将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93项行政许可纳入试点方案并率先试点运行。积极推动开发区(园区)建设,围绕完善开发区(园区)规划和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重大项目引进等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开发区(园区)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突出重大项目考核,开发区(园区)发展环境持续转变。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国家级开发区,并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称号。开发区(园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华晨宝马M8X项目、米其林2.5工厂、SC碳纤维、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20亿元和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沈阳市积极推动中德园建设,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协同的优势,加快实施“中德开”“中德发”资产划拨工作,推进公司实质运营;积极发挥东北工业创新委员会平台作用,力争到年底实现引进项目100个、储备项目500个的目标。离岸创新中心建设也初具规模,搭建了“一中心、三点位”的运营平台,即以沈阳为中心,德国海德堡、瑞典韦斯特罗、深圳3个点位共同发力,实现离岸创新中心的实体化运营,为企业在国际协同创新、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柔性人才引进、合作项目对接、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服务。
市外经贸局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沈阳将打造高能级的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沈阳片区,持续提高通关效率,推动设立外资银行,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在特殊监管区推行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和“区内自由”,实现高端要素的跨境流动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集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会展、商务、供应链金融、保税品交易加工集散等功能的境内关外“国际自由港”。并大力推进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在智能制造、经贸、文化、科技、教育、金融、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对外合作,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推行融资租赁、施工总承包权限等制度先行先试。搭建开发区(园区)合作平台,大力实施“满园扩园”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开发区+园区”建设发展模式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实行“多规合一”,推进“多评合一”,加快推进双向投资合作园区建设,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产业体系。
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也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坚持对内、对外齐头并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招商,以“请进来”为主,举办“三引三回”、韩国周、德企沈阳行、中国沈阳投资与贸易对接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洽谈推进金融、咨询、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提高沈阳国际国内影响力。围绕龙头企业和沈阳市重点产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推介活动,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融资链招商,洽谈推进一批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项目,促进沈阳产业转型升级。(记者 赵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