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第34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等待两年终实现捐献
沈阳日报  2018-11-20 11:04:15

  11月19日,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原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血液科采集室里,31岁的李鑫静静躺在床上,殷红的血液正流向旁边的分离机。两年前,李鑫接到通知,一名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南方女孩与他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两年过去了,李鑫终于等到了实现捐献的一刻。而他也成为沈阳第34例,辽宁196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十年前,李鑫在北京读大学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从此,他开始定期献血。大学毕业后的李鑫回沈工作,他在中街献血屋献血时,看到了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展板。李鑫对记者说:“我每次到献血屋献血,都询问怎样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来我知道是抽血的方式捐献,就决定留下血样。”

  采集后,李鑫对捐献充满期待。2016年夏天,李鑫接到沈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询问他是否可以进行初配。“当时我很激动,立即就答应了。”初配过后半年,才等到高配,而此后一年多,一直没有任何可以进行捐献的消息。李鑫并不知道,那个南方的女孩因患有地中海贫血,病情十分不稳定。在这两年间,不断进行治疗,以达到移植骨髓干细胞的要求。

  两个月前,李鑫再次接到通知,终于可以实现捐献了。在体检中,李鑫得知,自己的高配结果和患病的女孩竟然如此匹配——所有10个配型点位全部吻合。从事多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的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长窦伟说:“一般配型成功都在8个或9个点位,10个点位都能配上实属罕见。”

  链接

  沈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统计显示,我国有近500万名白血病患者,并且每年新增4万人,但是入库志愿者却没有突破300万人,形势很严峻。市红十字会呼吁,18岁到45岁的市民,可以到各区的献血车、献血屋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记者 尚志文)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