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委、省政府12月24日召开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广电视电话会议,向全省复制推广36项创新实践案例。其中12项来自大连自贸片区。
大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围绕重点领域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在先后推出2批40项制度创新案例的基础上,近期又挖掘整理出16项创新案例,并通过第三方专家评估。在已形成的56项创新案例中,经第三方评估的3个最佳实践案例“进出口货物通关集成化定制化监管服务模式”“进境粮食示范港口打造进境粮食监管新思路”“大连港集团探索国内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新路径”,已通过辽宁省自贸办报送商务部。
此次向全省推广的大连片区12项创新实践案例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大连自贸片区行政许可标准化、大数据平台助力事中事后监管、无偿提供项目用地实测地形图、自贸商事案件集中管辖、知识产权仲裁创新、小微企业银税互动机制;投资便利化方面的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创新模式、环保禁止性规定“提前告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改革试点、企业“集中登记场所”风险管理;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服务体系。
其中,小微企业银税互动机制通过税务部门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共通,将企业的纳税美誉度转换为贷款信誉度,有效地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以及银行的小微企业放贷选户难、风险大、不良贷款率高的两难问题,促进了自贸区内的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合作银行已达16家,累计发放贷款552.6亿元,惠及5822户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创新模式,通过简化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将审批流程划分为4个阶段与其他事项并行推进、实行区域评估和联合审查、深化告知承诺制、统一审批平台等措施,将审批事项由21项减为8项,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2天缩短到18天。
创新试验的持续发力,带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今年前11个月,大连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6858家,分别占金普新区的54%和全市的17.7%,占辽宁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总数的55%。大连海关今年1-11月进口整体通关时间83.15小时,与去年全年比压缩33.3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8.23小时,与去年全年比压缩52.23%,有效地优化了大连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记者 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