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港女,沈阳人靠的是大气实在

2018-04-04 12:50:31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编辑:董健雄   |  责编:陈梦楠

  原标题:30年来激增11倍 港女扎堆北嫁图的啥?

      港女北嫁数字再创新高。香港统计局日前发表的《香港人口趋势1986—2016》报告显示,香港女性嫁内地男性的数字从1986年的675宗,激增至2016年的7626宗,升幅达11倍之多,占整个香港与内地跨境婚姻的比例从4.1%飙升至33.3%,显示跨境婚姻已出现结构性改变,港女北嫁从“新闻”变成“平常事”。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港女北嫁的数量还会持续增加,这对加强香港与内地普通民众的相互了解、促进互相尊重包容,亦是美事一桩。

  内地男性慷慨豪爽

  “以往香港女性对内地男性的印象是‘土’、教育水平低,多不愿意嫁过去。”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建华分析,随着内地经济发展,与香港的交流沟通增多,香港女性对内地男性的观感转好。近年来有不少艺人港姐嫁给内地男性,更给担心“嫁去内地等于贬值”的香港女性打了“强心针”,打破了她们的心理障碍。

  香港一家政策研究机构“集思会”的研究成果也支持这一观点。“集思会”于去年9月对香港与内地跨境婚姻进行深入调研发现,愿意与内地男性约会的香港女性大多拥有一定学识及独立的经济能力,例如从事会计师、律师、建筑师等工作,希望寻找与自己水平相近的男士,而香港的同龄男性未必符合她们的择偶要求。

  “集思会”总裁黎黄霭玲介绍,很多女性受访者指出,内地男士较香港男士慷慨、豪爽,不太会斤斤计较,不少更曾在海外留学、事业发展甚有前景,对她们来说有一定吸引力。而香港男性比较婆婆妈妈、孩子气,缺乏上进心。

  在香港读书、创业并娶了本地太太的沈阳人马精泰,就是靠北方男性的魅力收获爱情的。“我老婆最欣赏的,就是我作为北方男性的大气和实在。”马精泰说,对个人来说,只要你足够好,大家都会接受你。

  一位受访香港女性也称,她在广州读大学,毕业后认识当供货商的内地丈夫,虽然对方比她年轻4岁,但思想和行为比实际年龄成熟,“是可托付终身的对象”。

  内地生活品质不输香港

  “两地的差别已越来越小,某些方面内地的生活质量比香港还高。”从香港嫁到杭州的艾米莉说,她在香港的女性朋友们也开始讨论“嫁过去”。

  结婚后,艾米莉大部分时间住在杭州,觉得环境很舒服。“香港普通的午餐消费都要约100港元,在内地同样的价格可以吃得更好,住的地方也要大很多。”

  对一般中产家庭而言,香港昂贵的租金和疯狂的房价是“无法承受之重”,而内地生活成本较低,工作上的发展机遇亦颇多。随着往来交通的日益便利,再加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活品质与香港的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港女愿意北嫁,甚至愿意在内地定居。“集思会”的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受访跨境夫妇认为香港居住环境不如内地,逾五成人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定居,近七成人支持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七成人表示对内地的前景有信心。

  多名受访者称,回内地生活不算是牺牲,反而可以由“普通中产”变为“中高产”,甚至晋升上流阶层。有受访者就笑言:“其实好开心,用同一笔钱,在内地可以住大屋、驾靓车,去高级餐厅吃饭,在香港就做不到了!”

  正由于十分看好内地的发展,尽管2011年和香港同学结婚时就可以办理投资移民,但原籍南京的伍晶并没有立即放弃中国护照,相反,夫妻俩一直在寻求回内地发展的可能。

  “亲善大使”化解矛盾

  “这种结合对内地与香港的沟通和融合一定会有积极影响。认识我之前,我先生只是模糊知道内地的一些文化,而现在我们会钻到边边角角的地方,体验很鲜活的文化,他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好。”伍晶说。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人会跨境工作及读书,加上网络交友的风气盛行,香港与内地普通民众交往的机会大幅增加。业内人士预计,港女北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这是香港与内地全方位交流、接触增多后的一个自然表现。”钟建华说。

  香港与内地在磨合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磨擦,但大部分跨境婚姻人士认为,随着双方认识加深、慢慢了解,矛盾会得以缓和。真正融入对方的生活环境后,就能理解其优势、弱点、处境与限制,因而互相包容及尊重。

  还有不少人自愿肩负“亲善大使”的角色。比如,香港女性会向内地亲友解释“自由行”对香港社会带来的负担、“水货客”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而内地男性也会跟香港的亲友分享内地的最新情况,澄清某些刻板印象或误解,让港人明白内地近年在城市规划、市政卫生等各方面已大有进步,人民素质亦提升了不少。

  黎黄霭玲认为,内地与香港跨境婚姻在增进了解和化解矛盾方面的角色及影响,尤其值得探讨。跨境婚姻所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因受不同方言及多元文化熏陶,将对促进香港和内地的相互了解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汪灵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