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经济”悄然融入沈城市民生活

2018-04-25 06:19:01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董健雄   |  责编:陈梦楠

  近期,随着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以“无人洗车房”“无人超市”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已悄然走进市民生活,带来智能化的消费场景和体验。近日,记者走访看到,迷你KTV、自助按摩椅、自助贩卖机等无人服务设施已大量进入综合商圈,摆放显眼位置,吸引不少市民围观“尝鲜”。业内专家表示,“无人零售”的核心是无人化,是升级传统消费模式的主要趋势之一,今后由此衍生的无人经济将越来越大。

  无人洗车房:6元钱就能自助洗车

  日前,市民张先生在体验无人洗车房后逢人就说,“这种消费方式挺新鲜,只要用微信支付6元钱就能自己动手洗车,设备工具齐全,不仅锻炼了身体,车洗得还干净仔细。”

  在浑南南堤路上,从去年无人洗车房落户后,陆续又开了几家。记者在一家无人洗车房看到,该洗车房分为三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里都提供高压清水冲洗、车内吸尘、擦车毛巾等设施用品,车主手机支付6元费用后便可自助洗车,20多分钟便能完成清洗。

  投资无人洗车房的陈先生对记者说,这些年人力成本在逐年增加,投资这种店能节省一大笔人力开支,而且可以24小时营业为车主提供服务。

  无人超市:全程无人更流畅便利

  作为“无人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24小时无人售货超市日前在中街商圈与市民见面了。该超市营业面积20平方米,有各类商品300余种。顾客扫码就能开门进超市购物,选购好商品付款时需要进入付款区,大屏幕上自动识别上架商品价格后,扫码完成支付后,超市大门会自动打开,完成自助购物全过程。

  在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也有这样一家无人便利店,里面摆放的商品更加齐全,基本涵盖人们需要的日用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市民扫描门上的二维码后便进了店,把自己需要的商品放在购物台上扫描,显示屏会立即显示所购商品金额,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相应金额后便完成了交易,整个购物过程很方便。

  “无人经济”已融入百姓生活

  没有服务人员参与,线上线下相融合,是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共同特点,而“无人洗车房”“无人超市”只是这种新生业态的冰山一角。 

  在某事业单位的公共区域,一排货架上摆满各类食品,一台冷柜里各种饮品摆放整齐,这就组成了简单的小型“无人超市”,扫码付款便可拿走商品,买东西全凭自觉。因为形式新鲜,购物还有“满减”优惠,所以很受这家单位员工的欢迎,几乎每天都有专人过来补货。

  “迷你KTV”是这两年出现的新奇东西。不足两平方米的独立空间,有高脚凳、麦克风、耳机,再加一个触屏操作台,就成了迷你KTV。记者看到,这里没有人服务,只要拿出手机扫码登录,然后点歌付费,就能尽情K歌。

  逛商场,看电影,经常能看到无人按摩椅,这也是科技带给我们的高品质生活。在电影院等待电影开场,无聊时你还可以打开手机上的微信、支付宝APP,扫一扫按摩椅上的二维码,便可悠然地躺在上面,享受放松一刻。

  智能快递柜更不用说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快递到了,家中无人照样接收,为网购一族提供了不少方便,也免除了快递员的奔波之苦。

  这些“无人经济”范畴的服务项目,如今早已融入百姓生活。

  “无人经济”将越做越大

  这些年,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自行车等“共享经济”,再到现在无人洗车、无人超市等“无人经济”,说法看似新颖,但形式都离不开“无人”二字。实际上,人们对这些也并不陌生,它们之前更多的是以“自助”形式存在,只是现在应用更广了,科技含量更高了。

  就目前而言,“无人经济”只是巧妙地抓住了消费者碎片化时间里所蕴含的商机,成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存在于现实之中。去电影院看电影,休息区摆放的“娃娃机”最为代表,它为顾客在观影前提供了多样化娱乐服务,还能有效盘活闲置空间,增加经营收入。

  “无人经济是在科技发展进步,人工、房租成本递增等多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目前主要出现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服务行业。”投资专家孙琦分析认为,现在“无人经济”与传统的“有人经济”和谐共生,没有根本冲突,主要因为零售服务业本身就存在消费者追求快速便捷、品质消费等多元化需求,而且“无人经济”正处于技术升级、消费升级的关口期,只是实现了支付阶段的无人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零售,未解决供应链、补货摆货等一系列问题。

  从长远来看,“无人”是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由其衍生的“无人经济”只会越来越大,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商场、无人银行等都将陆续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至10年,实体店、百货店、超市等都将面临一场因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颠覆和冲击,眼下只是一个开始。(记者 孙明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