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文在工作中。 (常晟罡 摄影)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残障人。对于这一群体,我们总会表现出怜悯和同情、感慨和叹息。但其实,这些我们眼里的“残障人”,他们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得多。5月17日,在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走近一名残障外卖小哥的日常生活,通过近距离接触,感受到残障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地为给人们送餐而奔波,如蜡烛般发光发热。
残障外卖小哥派送量不比别人差
时钟指向10时,开完早会的王诗文跨上了自己的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1岁的王诗文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饿了么骑手。因为出生时难产导致脑瘫,王诗文落下了残疾,在语言和肢体行动上,有明显的障碍和不便。但这无法阻挡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王诗文告诉记者,他家住在苏家屯,听一个发小儿说当外卖骑手挺挣钱的,于是他就送起了外卖,目前才干一个多月,是黄金级别的骑手。
“这孩子挺勤奋的,别看身体有残疾,但派送量不比正常人差,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BOD新盈万达站站长刘家军介绍,从4月3日入职至今,王诗文已经派送了700余单。不仅业绩好,好评率在团队里也是遥遥领先。
每天工作11个小时,日均送20余单
尽管走起路来有些一瘸一拐,也很少会像别的送餐员一样小跑着去送餐,但王诗文的效率一点都不低。王诗文介绍,每天10时左右开始送餐,一直送到21时,上午11时到13时30分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晚高峰则是17时到20时,有时同时要挂两三单,一天干下来得派送20多单。王诗文表示,刚开始送餐的时候由于路线不熟,需要依靠导航来指路,现在周边的路线已经跑熟了,凭记忆就能找到大致的位置。
一句“谢谢”,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在与王诗文的交谈中,这个95后小伙子给记者的最大印象就是爱笑,而他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就是生活,它不完美,却最真实。
当被问到在工作中是否会受到刁难或歧视,王诗文表示,送餐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特别不愉快的事情。王诗文表示,从这个月的单量来看,5月份预计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对此他很满意。
在采访中,王诗文向记者透露,前些天,他的爸爸因糖尿病住进了医院,他打算拿出第一个月工资中的一半给父亲看病。
在王诗文看来,对他们的认可,才是温暖残障外卖小哥最有效的良药。一声简单的“谢谢”,便能够让他们更坚定地努力。
(记者 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