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外出游玩,住宿是个大问题。大宾馆条件固然好,可多数离景区较远,且价格相对较贵;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价钱虽便宜,但条件有限,难以尽如人意。这种选择性的矛盾,催生了“跨出门是田园,迈入门是城市”的民宿产业,并备受游客欢迎。但千篇一律的复制模式又不可避免地让这一新兴产业陷入了同质化的尴尬境地。
针对这个问题,本溪今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市充分挖掘满乡文化底蕴,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民宿建设与发展领域,小到民宿的一个装饰物,大到民宿的建筑风格、饮食品类等,都别具匠心,地方味浓郁,从而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此一来,民宿也由最初的门可罗雀变成了顾客盈门。
两相对比,道理不言而喻,民宿产业要发展,没有特色就难有起色。特色是什么?在民宿领域,特色就是要为游客提供尽显当地生活特色和文化的各种体验。如果说这家民宿推出个毛驴拉磨,其他民宿就盲目跟风仿效,那家民宿搞个盘马弯弓,其他民宿也忙不迭地买鞍马置弯弓,那么,即使说得再好听,做得再周全,也不可能构成特色。这么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民宿的特色被千篇一律的清一色所取代,莫说游客提不起兴趣,就是民宿同业者,也会兴味索然、经营乏术。
据统计,处在起步阶段的民宿产业,普遍因缺乏鲜明的特色,致使“不见起色”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难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让民宿产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去年10月,关于民宿的首个国家级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发布实施。今年7月5日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又为民宿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而细心研读这些文件不难发现,“特色民宿”均是其中最抢眼的关键词,换而言之,民宿有特色才能有起色。
那么,如何让民宿具有鲜明的特色呢?一要靠政策,二要有良策。政策是指南针,非吃透吃准不行。而良策则要多花心思,多体察游客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经营模式,完善经营方式,提升服务品质。只有在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等方面多下功夫,避免雷同,突出个性,民宿的特色才能彰显出来。(丛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