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开放辽宁、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自贸试验区成为重要抓手。8月24日,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4月揭牌成立以来,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4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百家。今年上半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现717.7亿元。
“一年多来,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辽宁自贸试验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举全省之力着手谋划,搭建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事项;辽宁省成立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组、贸易便利化推进组、营商环境推进组等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统筹领导协调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同时,辽宁省在政策层面上也在不断发力。目前,省级层面共出台了20个政策文件、215项政策措施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
深化“放管服”,探索新模式。辽宁省向沈阳、大连、营口三个片区下放首批133项省级行政职权,进一步增强辽宁自贸试验区对经济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辽宁省对95项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实施分类改革,实现企业“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三个片区均建立了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管理目录制度,成立了综合服务大厅,推行“一口受理”,创新 “预约上门”、微信核名、“零拒绝+全容缺”等服务模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贸易便利化,提升开放度。辽宁省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对接国家标准版,通过增设自贸试验区服务专口,实现与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的“无缝对接”,极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大连海关、沈阳海关、辽宁海事局等部门纷纷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创新举措,东北四省区在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无障碍通关通检等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东北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格局初步形成;推进通关流程再造,大连海关、沈阳海关大力压缩通关时间,两关货物通关时间均居全国海关前列。
抓好复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辽宁省复制落实上海等地的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打造建设领军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辽宁省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进一步优化外资投资环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企业登记注册“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先后在全省推行“二十六证合一”“三十二证合一”,让企业少跑腿。目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要求落地的123项改革试点任务,辽宁省已经落地87项,落地率达70.7%,并推出首批25项改革创新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进一步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
与此同时,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也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沈阳市已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沈阳片区正紧抓契机,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平台、进口商品体验展示中心建设,着力引进海外和国内知名电商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形成保税混矿、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服务贸易在线退税等多项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经验,并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着力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营口片区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深化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六大体系。
一连串的改革创新,激发出无穷的市场活力。自揭牌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10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注册企业30913家,注册资本达4395亿元。(记者 董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