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简、快、诺——辽宁沈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

2018-08-28 11:22:24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李子平   |  责编:董健雄

  “摘牌就开工,政府审批服务的提速、提质为项目推进争取了时间,企业干得顺、干得快。”回忆起大东汽车研创园4月份土地摘牌当天,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4个证件就摆在办公桌前的场景,沈阳联东U谷公司副总经理孙涛仍旧十分兴奋。

  不同政府部门的规划打架、申报要件多且重复、审批耗时漫长,这是各地工程项目最头疼的三件事。面对痛点、难点,沈阳市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审批流程改革,明晰审批清单,努力让企业跑件的过程顺心、简便、快捷,投资沈阳的心情改变了许多。

  读一张蓝图,知边界

  按这个部门的标准可以干,按那个部门的标准又干不了。不少工程项目就在不同部门规则的掐架中挣扎,甚至无疾而终。针对项目“批”不下去、“落”不了地的规划统筹难点,沈阳市从2016年9月开始发挥规划统筹功能,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

  在这张统筹叠加各类规划形成的协调一致蓝图中,沈阳以“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城市空间结构为指引,统筹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规、土规、环保等各类规划。沈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审批信息处处长刘涛说:“这张蓝图界定了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和城市空间容量,建立了生态管控明确、建设管理清晰的控制线体系,实现城市空间有序发展。”

  沈阳凯盈汇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部负责人殷欣说:“一张蓝图、一个规划为项目设计定好了游戏规则,拿到哪个部门都认可。一致、顺畅是‘多规合一’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益处。”

  填一张表单,清底数

  2017年底,沈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搬到了交通最便利的市政府原址。在一楼大厅,每一家第一次来报批的企业都会得到一份办事指南和一张申请表单。

  沈阳联东U谷公司负责报件的工作人员介绍,表单可以在大厅取,也可以在网上下载,需要的要件一目了然。公司来沈阳九年了,要件越来越少,同样的要件,以前报到一个部门就要一份,现在全程只需提供一份。

  据介绍,沈阳以“减、放、并、转、调”为原则,全面梳理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的各类事项,摒弃不属于政府职能的审批权力,取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等9项审批事项;简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4个事项办理方式;向区级管理部门下放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等6项审批权限;调整了“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等环节办理时序。

  刘涛说,“一张表单”是对报审模式的创新。减少、简化审批要件后,对确认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为企业提高效率服务。

  奔一个窗口,明时限

  “规划、土地、建委、环保、消防、人防,报了这么多年件,先去哪后去哪,我是最熟的,可惜现在这功夫没有用武之地了。”在沈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服务大厅,一家房地产公司专门跑件的小伙子自嘲地和记者聊着。

  原来,荒废他一身功夫的是“并联审批”制度。据介绍,沈阳市在精简环节的基础上,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分阶段联合办理。每个审批阶段一次收件、一次发件,由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项目申报材料通过审批平台推送至各相关审批部门,各部门并联协同办理,审批结果在审批平台上实时共享,最终由受理窗口统一将审批结果送达申请人。

  沈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帆说,由串联审批改革为并联审批,实现了由“部门审批”向“综合审批”的转变。

  自2017年5月以来,沈阳市已有743个项目进入联合审批平台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设置,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总体审批时限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

  守一份承诺,存戒惧

  严寒的沈阳冬天不适合工程施工,企业一旦因为审批耽误时间将极大增加财务成本。而今年5月以来,已有31项工程项目收到了“规划预许可证”、22个工程项目收到了“施工预许可证”。

  为这些工程抢来最佳施工时间的是“承诺制审批”。据介绍,工程项目单位可在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同时,签订“承诺协议书”,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据此发放“规划预许可证”和“施工预许可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政府的审批环境宽松了,但各企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孙涛说:“做企业,诚信为先。消防、环评等审批都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不能糊弄政府,也不能糊弄自己。”

  沈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对通过承诺制取得审批手续的项目单位,通过强化事中抽查和严控事后验收等手段,对项目单位进行监督。建立项目单位失信黑名单制度,通过“信用沈阳”对外公示,构建起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