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是部门领导,还是工程师,干嘛自讨苦吃去考技师证?”刚拿到磨工技师证书的苍施良,每当遇到亲朋好友,总要面对这样的疑问。苍施良是瓦轴集团风电轴承研究所所长助理兼风电主轴项目经理,本是科班出身,可如今他考取了磨工技师,属于工人序列,按传统眼光看,这是人往低处走。但苍施良不这么看,他说:“产品图纸决定了产品制造,通过学习磨工技师课程,我认识到根据加工工艺合理调整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制造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在瓦轴集团,苍施良的选择不是孤例。从2016年起,经大连市人社局同意,瓦轴集团在全市企业中率先连续开展“双师证”培训,即实行专业技术资格与技能等级相结合的培训,每名学员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20课时,培训费用由公司出。迄今为止,公司的工程师中已有241人考取了高级工和技师资格,占比近1/4,其中16人原本为高级工程师。
据瓦轴集团负责人介绍,轴承行业是全球充分竞争行业,世界八大跨国轴承集团在中国布局了60多家工厂,垄断了国内70%的中高端市场。要想从他们手里抢订单,就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学习这些企业在管理、研发、工艺等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做好基本功。工匠精神不只是技术工人的事,同样需要研发人员认真雕琢匠功、培育匠气、追求匠心。
以前,瓦轴在产品设计方面吃过亏。一些研发人员大学毕业后“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缺乏加工技能训练,设计的产品图纸接不上地气,导致生产磨合期长、产品精度不高。现在,研发人员通过“回炉”补匠功,成为具有“白领+蓝领”身份的复合型人才,设计图纸和操作者之间不再有隔层,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节拍一致、无缝对接,产品精度迅速提升。
苍施良在学习磨工工艺后,发现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在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对内圈滚道完全磨加工的“撂边”现象。他通过优化挡边角度和油沟尺寸,有效避免了“撂边”再现,降低了废品率和加工难度。高级工程师那馥考取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和中级钳工后,业务更加纯熟,迄今主持参与大型引进设备技术改造100多项,累计创造价值数千万元。
在浓郁工匠精神的熏陶下,目前瓦轴生产一线岗位高级工以上人员占集团员工总数的32%。随着公司上下聚焦技术细节,瓦轴汽车轴承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工业装备轴承及风电增速机轴承开始批量进入欧洲市场。(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