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沙土地里种出丰收田

2018-09-26 13:37:20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9月22日下午,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桃李村海丰科技家庭农场的玉米地里,有百余人在田间地头边看边交流着,他们不是在秋收,而是在观摩、学习——这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辽宁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粳稻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交流会的最后一站。

  “看这大苞米棒子,多招人儿稀罕。眼前这块地亩产850公斤左右,再好一点能达到1000多公斤。”示范区技术负责人尹光华拿着话筒介绍。在13公顷的示范项目区里,两米多高的玉米秆株株挺直,排列整齐。为更直观地看到玉米穗的果实,大田里有三四排玉米脱了玉米衣,露出玉米棒,每个果穗都很均匀,籽粒饱满。

  阜新县地处辽西北,水资源匮乏,地表蒸发量大,今年又赶上高温,一般玉米亩产400公斤左右,坡地产量会更低,但示范区基本没受影响,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浅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改进的一体化铺带播种作业机,春播时进行开沟、施肥、滴灌带铺设、播种、覆土等作业。成长期分期灌溉,水直达根部,避免蒸发,比地膜覆盖省工省力,还能减少购买地膜的成本和残膜遗留土壤造成的“白色污染”。

  “我们这地方是沙土地,玉米要丰产,年降水量得在400毫米以上。”农场主马树海说,往年一旱玉米就歉收,但今年靠滴灌技术,丰产没问题。海丰科技家庭农场常年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现有的33公顷土地分别种着玉米、高粱、谷子、花生和大豆等,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实现年年丰收。

  “粮丰”项目负责人张文忠表示,玉米节水集成技术示范区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模式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让水资源和化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0%,节本增效8%以上。(记者   孔爱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