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建平县“三驾马车”蹚出坚实脱贫路

2018-11-21 13:35:17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朝阳建平县“三驾马车”蹚出坚实脱贫路

  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村民在扶贫产业园将西红柿装箱。赵思艺 摄

  初冬时节,漫步在建平的乡野田间,在阳光的映衬下,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庭院,改善了昔日的交通环境;一座座“扶贫房”陆续建起,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贫困群众喜获分红……一幅幅来自农村的崭新画面折射出朝阳市建平县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

  建平县狠下“绣花功夫”,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注重精准施策,务实脱贫举措,着眼长远,力拔穷根,绣精、绣准、绣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每一“针”,走出了一条坚实而稳定的脱贫之路。

  党建引领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说起村里的变化,建平县白山乡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感慨良多。他说,自从“第一书记”高岩驻村以来,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定期召开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最新政策和精神,抓班子、强党建、带队伍,不断推动村里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为村里打造了一支讲规矩、守纪律、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奠定了长远发展的组织基础。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设一个好支部。建平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基,以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为抓手,着力打造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净做事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抓脱贫攻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朝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义成功乡工作队已经驻村4年了。工作队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富农这个重心,采取“1+7”产业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工厂、扶贫产业园、种养大户带动等方式实施产业项目,实现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连接覆盖,全乡158户贫困户户均叠加1个到3个产业项目。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全乡肉驴肉羊叠加项目覆盖47户、贫困母亲脱贫项目覆盖20户、金融扶贫项目覆盖64户、新型农业主体利益连接项目覆盖24户、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覆盖21户、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和乡级专业合作社覆盖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

  记者获悉,全县139个贫困村均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其中,省级驻村工作队19个,市级驻村工作队50个,县级驻村工作队73个,实现了“一村一个帮扶单位,一村一个帮扶工作队,一户一名帮扶责任人”。目前,驻村工作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该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夯实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村集体和贫困户”模式,确立光伏电站、工业实体、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农业实体、村社合一、养殖实体、扶贫产业园、服务创收“十种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叠加式”增收。

  脱贫攻坚“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让领导担重任,“四个一”的工作要求让干部齐奋进,全面落实“年初一签状一部署、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半年一拉练一推进、年末一考核一奖惩”要求和“五个一批”的工作机制让人人尽职责。党建扶贫成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试金石”,淬炼干部的“主战场”,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党组织来了,党员干部来了,带着温热,揣着政策,拿着良方,走村入户,治穷医困,帮老百姓拨开贫困乌云,迎来富足的艳阳天。

  产业支撑 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

  来来往往的车辆进出不停,操着各种方言的进货商们都集聚在大棚门口,西红柿、豆角,每天从这里排队采购的进货商络绎不绝……这里,就是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在这里,已经完全找不到昔日全镇最穷村的影子了。

  如今的下窑沟村,已经拥有设施农业小区5个,建设日光温室大棚803标准栋、冷棚59栋,4.3万延长米,可年产蔬菜7350余吨,户均年增收4.5万元,棚户户均收入约12万元。

  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第一抓手,因地制宜培育设施农业、扶贫果园、光伏扶贫、扶贫服装工厂等新业态产业和扶贫电商、散户经营等产业形势,扶贫产业呈现出发展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良好势头。

  虽然冬季来临,天气渐寒,但小塘镇新城村的村民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在这里,记者目睹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分红大会。刚刚领到分红的李大姐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我这0.93公顷地一共分了6000多元钱呢。”

  “今年,小塘镇新城村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13公顷,其中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3.33公顷,每户除可根据流转土地面积获得固定分红外,还能额外领取200元补助,户均增收1700元。”小塘镇凤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李凤雷高兴地说。

  建平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建设80个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1629户3751人,分红资金达到140.75万元,做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提升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实现了“叠加式”扶贫。

  产业扶贫这股新鲜的血液救活了百姓、救活了农村,赢得了百姓的心。

  精准施策 让百姓踏上幸福路

  三家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吴秀琴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已有6年之久,却由于家庭贫困迟迟没有接受手术。2018年3月,县医院为她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现在她已康复出院。吴秀琴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不花一分钱就做了手术,现在治好了腿,我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先诊疗,后付费”,患者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不缴纳住院期间医疗费用,由定点医院对贫困人口患者住院自负和自费费用进行兜底报销,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就医零负担。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定点医院总收治住院10830人,出院10570人,总承担费用1.23亿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县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富民、教育扶贫励志、健康扶贫安民、基础设施提升、危房改造暖心、技能培训助力、金融扶贫惠民、政策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八大工程,让贫困群众全覆盖、稳增收,改命运、传希望,看病易、不返贫,享发展、增福祉,住新房、安新家,稳就业、能创业,得分红、无风险,心有底、有保障,推动实现贫困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

  精准的施策,精准的发力,让脱贫攻坚八大工程总显人之情、德之美。望着那苍老皱纹的脸淌下的泪水,那颤抖的手捧着的收获,那踉跄的身躯挺起的背影……我们由衷感受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记者 张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