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眉语》在京演出剧照。 王众希 摄
11月12日至21日,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全国共有10部剧目参加展演,沈阳音乐学院原创话剧《三见眉语》在省戏剧家协会推荐下作为辽宁省唯一作品入选。最终,该剧获评 “优秀展演剧目”,表演系学生于有州获得“校园戏剧之星”称号。
话剧《三见眉语》有何特点?它能够脱颖而出,又给校园戏剧发展带来哪些启示?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直面大学生 就业中的困惑
据介绍,中国校园戏剧节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创办的首个国家级校园戏剧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本届戏剧节,主办方从60部剧目中进行遴选,《三见眉语》和复旦大学话剧《种子天堂》等10部戏入选参演剧目。
《三见眉语》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原创话剧,导演是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李淑华(九妹),编剧是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董艳及其学生韩凤宁,全部演员都是该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该剧讲述了袁目成与同伴高健、小艾共同追求编剧梦想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昔日擅长校园题材创作的袁目成,作品迟迟得不到认可。在创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对明信片上的女生眉语产生痴迷,把她作为倾诉对象,逐渐脱离生活,导致高健和小艾先后离开。最后,小艾再度出现,袁目成与小艾一同去西藏支教。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作方面也逐渐有起色。
身边的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常会陷入迷茫,让编剧有了创作就业题材校园剧的想法。董艳表示:“我想通过这部话剧告诉学生,理想和现实总归有距离,追逐理想时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不能耽于个人空想,还要主动承担责任。”
剧本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用明信片上美丽女生——“眉语”来建构剧情。这张明信片贯穿始终。最开始,眉语在袁目成心中是诗意和爱情的象征,后来成为他所依赖、倾诉的对象。直到有一天,袁目成见到了长相和眉语一样,却俗不可耐的美女网红作家,才幡然醒悟,与眉语告别。这就是剧名中的“三见”。
《三见眉语》2017年9月参加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戏剧节,获得“最佳剧目奖”,并获批为2017年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该剧在沈阳已经演出40余场。
现实幻想场景切换中推进剧情
此次《三见眉语》能够入选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不仅在于该剧在选题、构思上具备较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还在于舞台呈现的特色。
李淑华告诉记者,全剧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校园生活,在青春与张扬,浪漫与诗意,梦想与现实徐徐展开的矛盾冲突中,呈现了较大的戏剧张力。其间,她带领创作团队对剧本、演员、表演、音乐、视频制作、舞美设计、化妆设计、服装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和精心打磨。
记者在观看演出时发现,由于话剧需要在现实场景与幻想场景之间转换,表演舞台由两个空间构成,左侧表现幻想场景,右侧表现现实场景。另一个特点是音乐元素灵活使用,眉语出场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曲——《遇见》,是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师作词、作曲、演唱的原创歌曲。
11月18日,《三见眉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如期展演。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评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红,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刘晓翠等在演出结束后进行点评。专家们表示,话剧《三见眉语》的剧作题材、创作视野以及剧目呈现紧扣时代主题,直观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和思想特点,剧目充满正能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记者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