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村美景如画。 资料图
要扫清乡村振兴中的种种障碍,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是关键。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要求,自去年7月起,丹东市探索开展了“建设一批大梨树式好村庄、培育一批毛丰美式好干部”活动。
一年来,丹东以“两个一批”为抓手,扫清前进障碍,激活乡村振兴发展“一池春水”,涌现了一批组织坚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梨树式好村庄”,培育出一批“毛丰美式的好干部”。通过推进“两个一批”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建设一批大梨树式好村庄
实地走访调研,为全市消灭无经营收益村找准突破口;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并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集体经济项目;组建院士专家联谊会,组织院士专家同丹东对接洽谈,解决技术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浏览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驻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工作队队长耿健的朋友圈,记者发现“脱贫攻坚,你我同行”的内容每日都在更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电商平台目前已运营将近3年,累计销售蜂蜜2000多公斤,鸡、鸭、鹅蛋6万余枚,笨鸡1000多只,笨猪50余头,销售额达30多万元。”耿健欣慰地说。
对于身处大山深处的农民来说,小小的电商平台发挥出巨大的增收效应,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如今,牛毛坞村的农产品不仅在省内销售,还远销厦门、深圳、山西、新疆等地区。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丹东坚持调研先行,通过实地走访21个乡镇、40个行政村,形成了17万字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归纳出制约乡村发展的九大类40种问题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7种模式,为全市消灭无经营收益村找准突破口。
着眼于乡村产业发展,丹东市在思路、资金、技术三方面为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年3月,丹东出台《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三年工作实施意见》,探索“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电商”等10种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指导成立合作社、产业基地等村级经济体159个,并筹措资金7320万元扶持106个村。
组建“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建设中科院丹东育成中心。仅今年,就有20位院士专家同丹东对接洽谈,解决技术难题24个,引进新品种3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引进院士和高层次人才7名、顶尖团队1个,破解了项目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四好”农村路、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数字乡村等工作,加大户厕改造力度、完善垃圾治理体系、推动污水管网全覆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注重改善医疗条件,通过建立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巡回医疗等方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一年来,丹东市40个贫困村得以“摘帽”,134个无经营收益村有了收益。一批组织坚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梨树式好村庄”正在形成。通过推进“两个一批”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培育一批毛丰美式好干部
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乡村振兴相关知识轮训;对“田专家”“土秀才”进行重点培养;择优选出“双带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集中选派479名干部到乡村工作。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想选出几个有干劲、有能力的村干部都不容易,更别说谋发展了。”“我那个村是‘空壳村’,村集体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想干什么项目都张罗不起来……”
面对个别村子一穷二白的现状,基层干部深感无奈。村子穷,就业岗位少,导致人口流失。青壮年纷纷离乡,又加剧了乡村的萧条衰败。
面对“没人干事”难题,丹东市坚持“既取之于内,又求诸于外”的人才选育理念,抓好村现有“两委”干部的同时,也注重新生力量培育。每年对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进行一次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普遍轮训;依托县乡两级讲习所对村里的“田专家”“土秀才”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三向培养”,把2502名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并从中择优选出“双带能力”较强的456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同时,集中选派479名干部到乡村工作,重点把县处级后备干部、科级干部和青年干部派到最偏远、最艰苦的村,把有专长的干部派到有相应需求的村挂职锻炼,实现了乡镇和村全覆盖。把各类人才吸纳入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人才库注入新鲜血液,一批“毛丰美式的好干部”在成长。
丹东市体育局派驻凤城市边门镇那家村任村“第一书记”的隋学军,入村后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村前村后走了一遍,了解贫困村民致贫的原因,针对每户制定脱贫方案。通过走访摸排,发现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多是因年老体弱及疾病造成的,这些人比较适合家庭式养殖项目。隋学军自掏腰包购买了鸡、鸭、鹅雏做实验,观察它们的成活率,到邻村向养殖户学习经验,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养殖、学习、观察,成活率达到95%。时机成熟后,他争取捐款近3万元为贫困户发放了鸡、鸭、鹅雏,为贫困户改善生活增加了收入,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丹东市招商局干部赵方铭派驻孤山镇谷屯村后,促成了绍兴一家公司在孤山经济区投资2000万元建厂,并帮助村里引进外商投资水循环电热板项目。
物价局派驻四门子镇新农村的干部唐良跑市场、找销路,使村林蛙养殖和草乌种植产业年增收53万元……
这些选派干部深入乡村后,迅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所在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不到一年时间,全市选派干部帮助镇村引进致富项目285个,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167个,争取和投入致富项目资金6961万元,化解村级债务510万元。(记者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