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西岗区全力打造文化盛宴助力城市振兴
大连日报  2019-10-15 18:01:56

大连西岗区全力打造文化盛宴助力城市振兴

  有这样一个平台,是大力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大连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

  有这样一段光影,逐步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大舞台,为打造城市夜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有这样一片区域,为全力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辖区群众高品质生活而努力拼搏;

  有这样一种精神,在创新、浪漫间行走,让历史的厚重、新时代的光华在这里唱响……

  作为大连市主城区之一,西岗区肩负着提升城市功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近两年来,该区深入实施“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鸿篇布局的棋盘上,全面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努力创造辖区群众高品质生活,推动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创性打造了“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等系列品牌盛会。

  “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由西岗区委、区政府联合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团市委、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讴歌新时代新风貌,生动地诠释了“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的理念与宗旨,经过三个月79场精彩演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让人民共享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9月26日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经典节目展演更是将西岗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推向高潮。

  搭建平台,点燃群众参与热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美丽的西岗区沉浸在清爽的晚风中,从各地赶来的人们兴致勃勃地向奥林匹克广场涌去。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扶老携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百姓搭建舞台,再把舞台交给百姓,是“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的最大看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不再满足于做“文化看客”,“诗与远方”成为更高的追求。为呼应群众对文化共享共建的更高需求,活动让群众走到台上,充分释放他们的文化激情和活力。8月10日晚在家门口看完演出的市民刘文清女士把孩子参加演出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说,“以后有演出,我还会鼓励孩子一起登台,肯定不能错过。”

  西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西岗区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汉武告诉记者,活动邀请市民唱主角,台上活跃的都是各地的文艺骨干,从策划、编排到演员,处处都有普通市民的身影。“基层文化活动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鼓励原创,历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盛会

  大连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传统,也有开放的文化心态和浪漫时尚的都市气质,无论专业文艺领域,还是群众文艺范畴,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大型广场演出中,活动演出场次共计79场,演出单位百余个,观众人数20万人次,演员数量2万人次,工作人员2400人次。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团市委、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大力支持,公安、消防、应急、执法、卫生医疗等25个部门参与其中,是大连市乃至辽宁省历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演出场次最频、演出内容最丰富、涉演团体面最宽、演职人员最多、组织难度最大、保障最复杂、影响范围最广的群众文化活动盛会,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融合科技感、时尚感、体验感的视觉盛宴。

  年近90岁高龄的叶明义老人在孙子的陪同下,带着重孙子走出家门,一路欣赏西岗区的夜景。老人说:“看到这么壮观的晚会和这么美的景观,太幸福了,一定要健健康康,再多看看祖国的变化!”一路上,重孙子牵着老人的手,孙子扶着老人的胳膊。一路美景,一路欢笑,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整个系列活动,力争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群体对文化艺术活动的不同需求。所有活动的设计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形成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体系,吸引大连市各相关单位及文艺团体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特色和优势,开展类型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项目。

  贴近现实,将时代变迁“秀出来”

  传承古老文化,反映家乡巨变,讴歌新时代风貌,一段段歌舞、一个个小品、一场场话剧,歌颂了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和变迁。

  夜经济灯光璀璨、港口四通八达、达沃斯举办瞩目耀眼、自贸区招商引资大阔步前进、乡村振兴齐心协力……表演唱《美丽的大连》,把现代唱词和大连的建设成果相结合,将西岗区及大连近几年的变化演出来、唱出来。话剧《你我他》以社区缩影为背景,讲述了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一群充满热情的基层社区干部,倾听群众心声和遇到的困难,通过一系列平常人、平常人家发生的故事,体现了社区干部和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和睦相处的感人画面。

  活动还涌现出一批这样扎根基层、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小品《我家》就是以大连道德模范、大连好人为原型创作的。西岗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文胜说,这些作品反映的群体,是引领大连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队,而通过这些作品,能更好地让大家了解他们,凝聚起这个城市向善的磅礴力量。

  歌唱祖国,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

  原创节目纵横滨城百年历史,集中展示剪纸、皮影戏,复州大鼓等为代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到百姓家串串门》等精彩节目,串起大连的人文底蕴与文化惠民活动带给市民的欢乐,也描摹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的发展变化。一系列精品佳作,生动地反映了滨城大地的历史人文、风俗人情以及沧桑巨变。

  徐文胜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两年,在全面推进西岗区新时代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努力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辖区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征程中,西岗区一天一个样,年年大变样。每一个舞台都是记录时代变迁的“秀场”,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真。

  壮丽七十年,颂歌新时代。观众耳熟能详的交响音乐会曲目《东方红》《祖国颂》《歌唱祖国》,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鼓舞大连人民建设美丽家乡,共圆祖国梦想。“在大连这种浪漫时尚的地方看演出,一种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来自北京的刘先生说。

  中西交融,国际性与民族化并存

  演出节目中西交融,国际性与民族化并存,这使得文化活动兼具广度与深度,层次丰富、内容厚重。

  从湖南凤凰古城来连旅游的张月满说:“大连的文化氛围既有传统民俗的风格,又融合了年轻、时尚的现代气息。”

  3个月的时间里,还有多场互动演出,音乐人快闪,以多元化演出模式和新锐的思路,给观众带来全新观看感受。来自加拿大的华侨GARY深有感触地说,这两年,西岗区的文化活动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也体现了西岗区大气开放的区域气质,海纳百川、联通世界的宽广胸怀,使这里成了无数人为之向往的活力区域,也成了高品质项目汇聚的创新沃土。点赞的还有西班牙旅游达人马力萌图,他说:“这次来大连旅游,我在奥林匹克广场感受到了和谐的人居氛围和富有潜力的城市精神,我要把这里分享给全世界。”

  多维发力,组织活动“显身手”

  “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除了演出形式让大家慨叹,现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为市民提供的优质服务也受到了市民、游客和嘉宾的赞誉。从节目创编到组织演出,群众在舞台上唱主角,主办方在台下积极组织协调。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西岗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组长的“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组委会,共同谋划方案,反复研究认证,完成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供给思路转变。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团市委、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等我市相关单位为本次艺术季活动共送上了40场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做基层的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推动新时代西岗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中。”谈起“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举办的初衷,西岗区委书记阎利军强调。“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由求‘量’向求‘质’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渴望参与到高水准的文化活动中来。”西岗区区长吴开华表示。近年来,西岗区掏出“真金白银”为群众艺术追求搭台,推动群众文艺团队健康发展。正是一系列从人才到资金的大力扶持,西岗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促进经济,“夜文化” 激发“夜活力”

  西岗区奥林匹克广场商圈作为大连人夜生活的首选,滨城之夏艺术季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商圈人气,引领夜经济发展,期间周边商家延长营业时间至22:00。三个月来,奥林匹克购物广场客流量276.3万人次,同比增长5.2%,实现销售额3206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19:00-22:00时间段客流量40.85万人次,同比增长21%;恒隆广场客流量265.2万人,同比增长3%,实现销售额20385.8万元,同比增长31%,在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有力提升了奥林匹克商圈的商业氛围。

  “夜文化”的繁荣带动了 “夜经济”的发展,这是西岗区加大投入促进“夜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西岗区还采取新建夜间公共环境服务设施、增加夜间环境监管人员、完善夜间旅游项目、实施照明改造工程等手段,不断提升辖区“夜经济”发展竞争力。

  当前,西岗区正持续推进“夜景观”“夜文化”“夜生活”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夜间消费潜力,彰显消费带动作用,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我和我的祖国”滨城之夏艺术季等系列文化活动成为流光溢彩的新名片,打造有生活温度、商业热度、文化深度的立体化区域,成为提高大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汇聚加快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和西岗区新时代现代化品质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王路 记者 于艳新)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