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草莓准备发货。(摄影 方琼)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田甜):开原市庆云堡镇三家子村几十栋高效大棚矗立在道路东侧,棚外凛烈的寒风与棚内盎然的春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大棚里正孕育着三家子村村民们的新年希望,一颗颗新鲜的、深红的草莓也正如村民们红火的日子,诱人且甜蜜。
春节临近,64岁的李淑华仍忙碌在草莓大棚里,认真地一颗颗摘除草莓的老叶,她向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介绍说:“现在冬天闲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每天来棚里干点活,不累人,一天还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算下来,也不比年轻人进城打工挣得少,这多亏了王主任的好头脑!”
李淑华口中的王主任就是三家子村的村书记王玉恒,今年40岁的王玉恒已经与草莓结缘20多年。“咱们三家子村种植草莓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村里收草莓,到外地去卖。好的时候一年也能挣上4、5万元。”王玉恒这样说道。“后来,我做了村主任,那咱就不能光想着让自己挣钱。之前,我积累了多年的销售经验,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草莓口感好,受顾客欢迎。所以,我就号召村里的老百姓建更高规模、高质量的大棚,继续种草莓。”
2016年,经过多番考察,王玉恒看准高效大棚面积大、采光好,种出的草莓产量多、产值高的优势。他说:“当时,我号召村民和我一起建这样的高效大棚,一开始有100多户村民心动,但建一个棚需要投资16万元多,这么高的投入,让不少村民打了退堂鼓,最后真正投资建棚时,只剩下9户村民参与。”当年,王玉恒号召村民一共建起38栋高效大棚,忙时用工110余人,解决了村里不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棚的净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之多。
在高效大棚里尝到了甜头,2018年王玉恒与其他4户草莓种植户一起成立了草莓专业种植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380亩,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种植户们在合作社的协助下,一方面可以节约肥料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销量,一年下来,每户平均增收3000元左右。
看准了草莓市场的好前景,2018年王玉恒又新建15栋长330米宽15米的高效大棚。为了让村里的草莓产业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他从丹东市高薪聘请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技术人员坐阵三家子村,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引进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王玉恒说:“从前,我们村种草莓属于‘小打小闹’,虽然农户也挣了钱,但品种单一、规模有限。现如今,政府的好政策向农村倾斜,各项补贴、指导都很到位,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