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连续13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开展“公益创投”等创新公益慈善形式,打通社会救助对象数据接口,37类数据信息共享,实施精准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初春的沈阳乍暖还寒,这一天,65岁的低保户寇大爷早早就来到离家不远的和平区新华街道红星社区,想在社区中医馆让闫海慧大夫再给“瞧瞧”。
2018年4月起,和平区新华街道红星社区来了一位医学博士--辽宁中医药大学的闫大夫,他不仅学历高,而且还是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闫大夫每周一到周五都到社区中医馆为社区居民免费“瞧病”。
名中医咋跑到社区来坐堂呢?原来,这得益于和平区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发起的“生活困难老人慢病干预项目”。
作为沈阳市民政局确立的沈阳市首批公益创投项目之一,该项目对50名低保、病残等生活困难的60岁以上患有慢病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与康复救助。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老人去看病,无论是挂号费,还是拔罐、针灸,都由救助金来承担。“来过几趟了,大夫瞧病瞧得好,我这领低保的老头儿还没花钱!”虽然不懂啥叫“公益创投”,但寇大爷觉得挺幸福。
沈阳市民政局公益创投活动策划人锡杨表示,希望经过2至3年的扶持,形成一批运作规范、公信力强、服务优质的社会组织,引导人们义行善举,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公益领域,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据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沈阳已连续13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55元,增长194%,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50元,增长508%,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聚焦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救助,兜牢民生底线,沈阳市已构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配套、低收入群体救助为拓展、临时应急救助为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
围绕精准兜底这一命题,沈阳市运用市、区两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通过与公安、房产等11个政府部门、19家银行的37类数据共享信息,开展低保等申请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并率先开展工会救助困难职工家庭核对,促进精准认定和动态管理,做到社会救助精准化,使社会救助政策发挥最佳效益。 (记者 韩冰)
读报帮助
所谓“公益创投”,就是把经济领域中的“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的理念延伸到公益领域。经济领域中的“风险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公益领域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目前,沈阳市公益创投项目领域涉及为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服务、救孤济困服务、社区服务、精准扶贫等,其中,贫困空巢老人免费午餐、流动儿童防侵犯安全护航等项目获得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记者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