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分支学科,环境人类学借用人类学的传统方法研究人类与环境问题,聚焦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我国,环境人类学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其发展态势引人注目,特别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和开展精准扶贫等方面,环境人类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改造、破坏性征服到抢救性恢复与重建的过程。生态环境问题不仅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更挤压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由此,生态系统的抢救性恢复与重建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开始尝试各种生态重建的对策与手段,力图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机与活力。这一与人类行为密不可分的尝试,不仅是自然科学家的使命,也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环境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离不开人类学在1960年代的蓬勃发展。北方民族大学教授马建福表示,环境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对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意义。在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天津看来,环境人类学把环境与人之反思性紧密结合,深刻分析环境给人类的馈赠,探讨人类在文化、社会与环境交织而成的多元关系体中该如何找寻最为缜密的认知,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把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严格保护,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显著标志。”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告诉记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提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表示,习近平同志多次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就人与自然、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的关系问题作出重要阐述,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成为百姓热词,现实的成果也已体现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化,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样貌。
理念创新顺应时代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中国学者既运用人类学思维、西方人类学理论,尤其是环境人类学的理论,来思考中国的环境问题,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来解读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他们将环境人类学的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彰显出环境人类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环境人类学者已不再视西方人类学理论为圭臬,而是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来理解中国人观念中的环境、生态与人的关系逻辑,然后用中国哲学传统呈现出一幅幅具有地方性、现实性的图景,并以此实现中西环境理念的对话、互动与相互借鉴。马建福表示,过去,我们注重人类学理论对环境的解读和认知,而疏于关注中国传统理念视角下的环境问题分析。现在,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实现了环境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这无疑对省思中国文化理念的本土性、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同学科都展开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专门研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学分支学科,新兴的环境人类学恰逢其时,其发展引人注目。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田广表示,中国环境人类学要紧跟人类学理论范式转换、方法更新的步伐,不断取得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走上了标本兼治的快速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理论和实践的“中国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同时也对中国环境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集中阐释。
深植于人民群众心中最细微的变化,往往意味着一场深刻变革的开始。今天,在普通百姓的话语和生活中,“绿色”往往意味着品质,“环保”已然成为风尚。在学术界的研究中,生态环境正成为显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士光表示,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兴起的学科,环境人类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学科理论方法尚未形成体系,大量学术空白有待填补。学界需要努力加强理论探讨,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为社会提供正确的思想和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