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12日,沈阳京剧院复排的历史剧《乌纱记》在盛京大剧院开演,两场演出,场场爆满。而让主办方想不到的是,观众以80后、90后为主。
3月13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京剧,沈阳京剧院副院长王志鹏带领主演团队,在1905文创园的10’十分钟文化艺术空间举办《乌纱记》京剧工作坊,与年轻观众见面,进行京剧讲解,现场更有00后小票友一展唱腔。
叙事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复排的历史剧《乌纱记》被称为“青春版《乌纱记》”,因为全部由沈阳京剧院的80、90后的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而且全新的舞美包装、大量风趣的现代语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清新灵动的叙事方式更使人耳目一新。
工作坊现场,王志鹏首先向观众讲述了《乌纱记》背后的含义:“《乌纱记》最初从闽剧《贬官记》移植而来,但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这个故事,而是赋予它更多的现代气息。我们从边一笑(剧中人物)被贬入手,表现其‘升亦笑、贬亦笑,正气凛然扳不倒’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表现了崔云龙(剧中人物)反躬自问、虚怀若谷的气度,两个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碰撞出同具美感的人格魅力。如果您看惯了‘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传统戏,《乌纱记》的故事和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带给京剧“小白”的惊喜
为了让现场的观众更加了解京剧的魅力,主演团队每个人都进行了京剧的才艺展示,并进行了京剧知识的讲解。
“今天我才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的含义。对于京剧,作为一个90后,我仅仅了解的就是生旦净末丑和‘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直到这次与京剧演员的交流,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国粹。”——90后观众张芳菲
“有人说,中国美,美在烟波飘渺的江南,美在雄浑壮阔的河山,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美在京剧艺人的眉眼与指尖。我爷爷是个戏痴,他每天最爱看戏曲频道,时不时还跟着唱几段,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偶尔听戏,但是今天才知道什么是京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今天才真正爱上京剧。”——80后观众雷慧湘
用行动传承京剧文化
在互动环节中,一位00后小票友自告奋勇现场表演了一段京剧,由沈阳京剧院的各位老师进行指导。
王志鹏还邀请现场观众体验了京剧中花脸粗犷笑声的发声技巧,学习了刀马旦上马的动作技巧和要领,为观众示范了舞台道具马鞭的用法。
10’十分钟文化艺术空间的负责人李毛说:“京剧作为国粹,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文化根基。其实纯粹的京剧知识就已经内涵相当丰富,比如说行当、行头、脸谱、剧目等,涵盖广阔。今天的活动我们侧重讲一些剧目背后的历史故事,包括人物性格、行头扮相等,先讲戏,再教票友唱段。我们希望通过行动,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剧。”(记者 杨博/文 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