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2019-05-29 09:38:05  |  来源:国际商报  |  编辑:李子平   |  责编:董健雄

  1861年,营口对外开埠,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对外贸易的港口。彼时,舳舻相接的辽河码头作为东北第一大港,成为“装不完的上海,卸不完的营口”最有力的见证。

  2017年,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正式挂牌,成为营口市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此时,渤海东岸、辽河入海口,依港口而生的营口正勇立潮头,逐浪前行。

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见证对外开放“营口模式”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三个方面,共18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便是营口片区首创举措。

  2018年全市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3.7亿吨,同比增长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8.8万吨,同比增长3.4%。针对集装箱班轮“班期紧、停留短、装卸快”的特点,确保载运中欧班列货物船舶的安全和航线的畅通,海事主管机关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通关效率,在辖区范围内运行了以“集装箱班轮监管白名单”为代表的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安全管理体系、船龄、船舶安全检查等方面进行评估,实现了通关“零待时”。

  “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便是以《营口海事局集装箱班轮监管“白名单”机制》为基础,结合《营口海事局集装箱班轮分级管理评选办法》和《营口海事局集装箱班轮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了辖区定线集装箱班轮数据库。

  营口海事局、营口片区通过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会,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情况后,明确了船舶的参评范围和参评条件,成立评估工作组。通过评选的“白名单”船舶享有12项优惠待遇。据悉,目前已有5家航运企业的29艘船舶通过评审,平均船舶安全检查时间间隔从6个月提升至12个月,船舶几乎无需现场检查,优先靠离泊船舶200多艘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通过该机制,营口海事局、营口片区也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节约了执法成本,使得重服务、强管理、惠民生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为营口进一步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营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东介绍,接下来,营口片区将建立白名单动态调整机制,督促船企保持相关规范条件。强化现场监管力量,优化船舶现场执法资源配置,实施海陆辖区监管全覆盖,进一步实施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建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心的行业监管体制,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挂牌两年来,营口举全市之力建设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制度等领域,共推出269条创新政策,形成78项典型案例,其中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吸引了辽宁供销汉吉斯跨境冷链产业园、相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40万吨玉米特强粉深加工、幸福人生物基新材料等一批优势项目纷纷落户。2018年11月,“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以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

  在营口片区29.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见证着因地制宜的“营口创新”,还见证了对外开放的“营口速度”。

  作为大连关区内唯一的综合保税区,营口综合保税区实现了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并在1年建设期内完成验收,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审批和验收的历史上首开先河。

  自挂牌之初,营口片区便被赋予了“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这一使命任务。今年4月,营口综合保税区的投入运营标志着营口拥有了外向型项目的集聚平台,具备了境内关外的开放高地和进出口的政策洼地。综合保税区特殊的区域属性决定了可将港口口岸功能前移,开展一站式报关、订舱、储运、中转集拼运输、装卸、保税贸易、加工保税等物流通关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将极大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通关效率,吸引企业入驻,带动营口及周边区域的贸易种类和贸易规模的发展,必将促进营口市、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的开放。

  营口综合保税区以商贸物流为主导,以智能虚拟口岸为支撑,以贸易物流业集聚为支柱,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及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构建的新引擎。综保区将重点开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等业务。重点发展以镁、糖、粮食农产品、氧化铝等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以货运船舶代理、航运金融保险、机船检验检测等为主的港航服务业,以日用高端消费品、特色工业产品等为主的加工展交易,以高端装备产能输出及高新技术产品材料引进等为主的双向投资,以跨境商、供应链管理、集拼中转等为主的保税仓储物流等业务。综保区还将重点培育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为主的离岸服务业,以安全装备、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为主的科技服务业,以保税维修和大型装备设施出口为主的国际租货业等新型贸易形式。

  “目前,营口正以综保区运营为契机,不断加快提升物流枢纽城市能级。”张东介绍,营口片区管委会提前布局产业升级,出台了《营口综合保税区产业扶持政策》,涵盖产业发展扶持、固定资产投资扶持、外贸物流扶持、仓储扶持、金融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外商投资扶持、高管和高科技人才扶持、办公用房扶持等9条不同类别,以期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企业担当行业龙头,通过技术升级、流程升级、管理升级打造行业先进标准,形成行业优势持续发展。

  1.8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有界无限”,近拥三座海港、一座河港和一座空港,连接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58.9公里铁路线正在修建,世界重要贸易区的“U”形结构也在营口呈现,并且拉长。一个海陆空体系完备、港区联动发展、内外载体互动、助力东北振兴的崭新开放格局已在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初步形成。

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构建人才高地“成长温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如果说,对标国际的制度创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营口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重要砝码,营口干部的站高眺远、引进人才的刚柔并济则是全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营口掀起新一轮开放发展热潮时,全市干部正积极树立大开放的新观念,拓展国际化的开放视野。在营口片区的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不仅详细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讲解相关政策,还积极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在民营企业的办公楼内,营口的青年干部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当地企业的发展现状,仔细聆听企业的诉求并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在去年9月营口市开展的“营口有礼”的主题活动中,营口的机关干部纷纷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先行者。

  在主题活动开展一个月后,营口市直机关工委结合各机关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座谈,征求多方意见,制订下发了《营口市直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的仪表、语言、行为、交往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规范,明确了机关工作人员服饰仪容、用语称谓、接打电话、文明上网等十八个方面的文明礼仪行为。

  今年年初,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营口市机关干部违背礼德行为的处理规定》跟进出台,违背礼德行为的机关干部将影响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甚至面临党纪政务处分。

  “人才兴市”体现在营口干部的严于律己,也体现在全市“1+X”的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上。

  营口在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将高层次人才分为A、B、C三类,对应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对比已有政策有突破和提高,对比国内政策有创新。同时实行“住房、职称、落户政策三放开”,真心实意为人才服务;以及实施万名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在住房、户口、就业创业资金扶持、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营口市每年还定期征集发布《营口市人才需求目录》,结合行业、产业、人群等特点,举办分行业、分专题、分专业等现场招聘活动等,并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开展人才项目合作。“刚柔并济”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8.7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5.6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数达到63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数达到65人,全省“辽宁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3人;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地缘优势独特、营商环境优良的营口吸引人才的同时,也将持续散发强劲动力,积极融入世界格局,成为以开放牵动东北迈向国际化的强力引擎,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营口力量”。

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打造民营经济“投资磁场”

  “企业95%的产品出口,合作伙伴多为欧盟、美国、东南亚的企业。剩余5%的产品基本提供给国内的中高端汽车企业。”在自家工厂刚引进的精密切割仪器前,中意泰达汽车保修设备公司总经理王晓光颇为自豪,高于欧盟标准的汽保产品在国外广受好评,从当初的“贴牌”到如今的自主创新,越来越多的营口汽保民营企业走在了高端化、国际化的路上,无时不刻地体现着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营口实力”。

  汽保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是营口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良好的民营经济生态已日渐成为营口赋能东北振兴的机遇平台,民营经济在营口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9.1%,按投资测算,今年将突破80%。

  在营口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北的今天,民营经济力量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把脉新旧动能转换,厘清产业发展方向,营口构建了铝制品产业基地、钢铁及镁制品深加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粮食食品饮料加工贸易基地以及物流和旅游中心的“四基地一中心”产业布局,以期在全球产业的版图上,打造承载项目增容和产业转移的“投资磁场”。

  5月8日,“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东北全面振兴营口行”活动举行,10余家世界500强和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数十家上市企业和省级百强企业集聚营口,这些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耐火材料、石化、钢铁、机电、汽车零部件、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食品、康养、文化产业、新材料、新科技等多个领域,与营口“四基地一中心”产业集聚平台形成了全链条对接融合。

  不少企业家在深入了解这座东北地区经济民营化比重最高、活力最强的城市后,纷纷感慨“投资营口,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他们通过“营口行”,见证了营口行。

  民间资本投出信任票,是对营口区位、资源、成本等优势的赞同,更是对这里政策优厚、监管得当、服务高效营商环境的点赞。

  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营口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的“软件优势”和“永续磁力”。

  从聘请毕马威作第三方评估机构,围绕23个一级指标、166个二级指标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把脉体检、精准对标,到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51项重点工作衍化为28个部门的主动靠前服务,再到2000多支帮扶团队走出办公楼,给1549个项目和企业当“管家”。营口市用一道道服务的“加法”,切实为企业纾困赋能。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国首创“46证合一”,到在辽宁率先将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和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发出全国首份《个体经营准予备案登记通知书》,再到服务事项实现100%一门办理、100%网上可办。营口市利用由“证”及“政”细细作减法,速度情结愈发强烈。

  从一般类工业项目从签订土地合同到核发施工许可证由135个工作日精简到15个工作日,到工商、环保、质监等16个领域的监管权限“多帽合一”集成到1个部门行使,再到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制定办事标准,杜绝模糊条款和承诺,消除“中梗阻”和“推诿拖沓空间”。营口市善作乘除法,共享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改革红利。

  当前,获批国家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城市的营口,利于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墒情”越来越好,创新创业的高地加快形成。要素汇集的洼地、产业崛起的高地、商务成本的盆地在营口相继呈现,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磁场”。中国民营经济正在围绕世界产业格局聚业兴业,在东北开放前沿港城奋勇前行。

营口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舞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