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米车间采访
走进机加泵阀园
温泉旅游热度不减
这是辽中东北角的一个普通乡镇。
52平方公里的行政规划,42000亩耕地面积,7个行政村……
顺着历史长河向前,沿着改革足迹远眺,杨士岗镇70年的发展史,好似一滴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辽中不断突破创新的步伐。
稻米加工、温泉汤养、现代工业……
无论是一产农业、二产工业抑或是三产服务业,杨士岗镇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阶段都踩在了“鼓点”上。
6月11日、12日,我们在这个镇子蹲点采访,同样踩着“鼓点”,寻找其发展印记。
小镇独占“鱼眼”
一批“粮王”带着“清水大米”闯世界
辽中,平畴百里,水源丰沛,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而杨士岗镇独占“鱼眼”。
记者走进了杜升山的庄稼院。84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小镇70年前的样貌在他记忆中依然生动:“那时我们这里只有300多口人,住的都是草房子……”据杜升山回忆,70年前,杨士岗地里种的只有大豆、高粱和小米。
1978年,小岗村18个“红手印”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上世纪80年代初,新的经营模式在辽中大地迅速普及。到了90年代,杨士岗镇涌出不少卖粮大王乌贺军式的人物。
“那时,我们开始全国各地跑销售,最多一年能卖千吨大米,一半都是来自咱辽中。”说起昔日辉煌,53岁的乌贺军依然内心澎湃。
时代的拐点2012年再次出现。在响应国家农机补贴的政策下,沈阳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水稻机插秧的补贴政策。杨士岗镇“先试先行”,抓住了转型的机遇。
生活在靠山屯村的李英亮,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鼎鼎有名的种粮大户。
他拿到了省市的首批农机补贴。“当时人工插秧成本太高,还不容易扩大生产。2012年乡镇干部找到我宣传政策,我毫不犹豫就下定了决心,干。”从30多亩地发展到如今的500亩,并领着300多户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李英亮的好日子伴着农机的轰鸣越唱越嘹亮:“7年时间,我们农民收入翻了十番,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在辽中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杨士岗镇既是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辽中大米的主产区,又是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先行区、实验区,依托稻鸭混养生态有机种养模式,推广有机稻认养农业,可以说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探索出一套全新模式。”辽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说。
在今天的杨士岗镇,高标准的水稻生产、淡水养殖、设施农业正如火如荼。
沈西走廊的“心脏”
小镇有大经济,一批产业集群落地
2011年,乌贺军将卖大米的原始积累投入到稻米加工厂的运营中。
在兰杰稻米加工厂车间,记者看到了一套崭新的设备。磨米机的操作声不绝于耳,色选机、抛光机、提升机密切配合着择优选精的工序,仿佛一个个变形金刚,智慧而利落。乌贺军的儿媳田晓说:“它是目前稻谷加工领域的王牌,价值400多万元。”
这样的投入,记者听后惊了一下。在农村,居然还有这么“大手笔”的设备投资!
已装满加工好的大米的米袋,整整齐齐码在车间一角。“我们要把稻米加工品质继续提升,做好品牌营销,让辽中大米走向世界。”乌贺军说得很自信。
在杨士岗镇佑户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面照片墙:长3米,宽1.2米的空间里,51张呈现各个时期稻米加工状态的图片历历在目,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村主任黄立军说:“上世纪80年代简单的加工设备,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从90年代开始,我们逐渐由粗放型模式走向了集约型。今天的乡村发展,同样需要先进的设备支撑,形成产业集群。”
杨士岗镇稻米加工产业势头不错,还带动一产、三产齐头并进。
如今,稻米加工产业集群已经有29家完成了提档升级,脉冲除尘、现代加工设备齐全。杨士岗镇党委书记刘梦霄介绍说,目前稻米加工集群年生产总值近3000万元,经营业主年纯收入可达30万元到40万元。
2005年,辽中响应沈阳市关于加速引进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在沈西走廊的核心位置——杨士岗镇——建设了沈阳机加泵阀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集群。经过14年的发展壮大,已入驻企业45家,规上总产值12.5亿元。
走进艾克集团,董事长吴长青带领记者参观了刚刚下线的智能装备。他说:“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端的电缆生产设备,我们的产品已经占领了电缆高端装备制造的顶端,并且与全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取得了战略合作。”
在工业园内另外一家企业,世润重工副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主要做配套产品,涵盖重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客户常说,下了高速就到工厂,而且园区像个花园,周围全是温泉,不论生产还是生活都舒适、便捷。”
一泓温泉水带来小镇服务业的春天
10年前发现“金矿”
2009年,辽中区地质勘探时挖到了一眼“金矿”。靠山屯村深达2600米的深层矿岩温泉,出水温度可达73℃,富含矿物质,经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鉴定为标准的医疗矿泉水,富含偏硅酸等二十几种对人体极为有利的微量矿物元素,其医疗、保健、养生功能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一泓温泉水,富了一方百姓。
在沈阳,几乎无人不知花溪地,而花溪地的温泉就来源于靠山屯。
2015年,以“温泉康养+农业观光”为主打路线的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从诞生之初便有很高的引燃度。
“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有花有水的好地方……”随着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沈阳)有限公司董事长鄢德勇的脚步,记者走进了花溪地。一对老夫妻主动凑上来说:“这里,是我们沈阳的后花园啊!”
杨士岗镇围绕打造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先后引进了花溪地生态乐园、一品汤泉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
今年6月,杨士岗镇举办了首届湿地温泉旅游节。
“我们希望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进一步宣传杨士岗镇的温泉品牌,挖掘亮点,延伸链条,实现文、旅、游结合,吃、住、娱一体,使温泉产业成为杨士岗镇一张最抢眼的名片。”杨士岗镇镇长陈殿辉说。
在轮廓像蜗牛的小镇,像蜗牛一样生活
“慢生活小镇”呼之欲出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
如今,杨士岗人有一个认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逆城市化现象会日趋显著。
“静逸与闲适,将是这里最美的天籁之音。”发展慢生活小镇,这是杨士岗镇的美好向往。在镇党委书记公室,一张镇域地图格外醒目。“你看它的轮廓像不像一只蜗牛?”刘梦霄说,“我们培育小镇‘慢’生活节奏,努力打造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乡村生态之旅。”
在一个轮廓像蜗牛的小镇,回到一种像蜗牛一样的慢生活。
这大概是已经习惯快节奏的人们,平日里最大的渴望。
“慢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目前全球有30个国家232个城市被授予“慢城”称号。在前往中国“慢城”——南京的桠溪镇学习后,杨士岗镇党委、政府对小镇请来专家设计并比照《中国国际慢城发展指南》,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我们确定了‘依托一河一湖,建设一带二路三片区’的发展思路,依托珍珠湖的生态优势,利用温泉旅游禀赋,让温泉旅游、乡村风光、休闲观光融为一体,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特色,为小镇增添十足的韵味。”刘梦霄说。
在杨士岗镇寻找“慢”生活,珍珠湖畔是最好的驿站。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歌里的景象在这里找到了现实版本。
自然资源又与历史文化珠联璧合,为杨士岗镇储备了高品位旅游资源。“我们这里的农耕文化、河湖文化、满清文化与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满族风情氛围浓厚,在小镇游走,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也能感受历史文明的璀璨。”
以绿为底、以水为魂的西部慢城,正徐徐走来。
“我们力争用三年时间加入‘慢城之友’,五至七年成为‘国际慢城’认证成员。”
告别时,刘梦霄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小镇的光荣与梦想。(文字:徐娜 摄影:安成浩 张同波 视频:薄霖 孙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