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人民海军集训部队。
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与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到海,就不得不让人想起坐落在老虎滩畔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为一个高等军事学校,成功为中国海军建设作出无数贡献。从1949年初期张爱萍重建人民海军舰队,到1950年张学思成功建立海军学校并任职副校长,人民海军与新中国同步并进,蓝色从这里起航。
叩响新中国海军大门的第一人
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逃离大陆前对码头进行了疯狂的破坏,留给张爱萍的只有一片废墟。为了重建人民海军,张爱萍精读《海国图志》《盛世危言》等书籍,广纳人才。经过新老海军们的齐心协力,逐步解决了人民海军重建发展的种种难题。1949年4月23日,在解放军解放南京、将红旗升至“总统府”楼顶的喜庆日子,张爱萍在白马庙三野渡江“总前指”原址,主持了华东海军成立会议,人民海军由此正式成立。1950年4月23日,在南京草鞋峡江面的“井冈山”号登陆舰上举行了“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暨军舰命名授旗典礼”,获得中央命名的作战舰艇51艘、登陆舰52艘、辅助舰船31艘,总吨位达4.4万吨,以此组成了人民海军第5舰队(登陆运输舰队)、第6舰队、第7舰队(作战护航舰队,后合并为第6舰队)3个舰队和1个扫雷大队。初步形成一支开得动、能打仗的海上力量。
创建新中国海军学校的第一人
1949年伊始,毛泽东十分重视创建人民海军,要求周恩来选择一位良才来创办海军学校,周恩来经过重重思考后举荐了张学思。张学思自幼就痴迷于海军,曾经陪同张学良视察了载誉中外的“海圻”号巡洋舰,曾登上起义归来的“重庆”号巡洋舰,对海军及其重要性有深刻理解。此外,张学思还在马列学院有过系统的学习,经受过白山黑水战争的考验,是一个思想成熟、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
1949年张学思代表海军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会后毛泽东向他表示高度期待,张学思向毛主席表态:决心再钻研30年海军,为海军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肖劲光是张学思的老领导,在解放东北和四保临江的战役中,他们密切配合作战。张学思向军委和聂荣臻代总长推荐肖劲光为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便于开展工作。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下达了由毛泽东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亲笔批示的组建海军学校的命令,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并任命肖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
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张学思最终选定大连老虎滩为建校地址。这里原是一所日本中学,有可以立即开展教学工作的完善设施;两侧则是苏联军队的轻武器靶场,有广阔的空间可供练习;面向大海,可以培养学员对海的亲近。
建校之初,海军学校师资紧张,张学思向中央建议:一向苏联聘请专家,二从起义海军中选拔人才,三向名校招聘教师。张学思还建议开办“一期二年制”“二期三年制”本科班,招收在读大学生,培养优秀人才。这次学员的调动,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成为了最早开设本科的高等军事学校。
张学思重视实践,在他的努力下,海军学校成功以两艘登陆舰建立了我军第一个“练习舰大队”,使学员可以毕业后就能操控军舰。
对于纪律和作风的严格要求,也是海军学校成功的要素,其成果之一便是海军学校队列整齐,行进雄壮,全军闻名。海军学校学员每周在青泥洼桥或斯大林广场(今人民广场)进行的分列式检阅,也是当时大连市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更令人骄傲的是海军学校方队已成为历次国庆方队的亮点。
海军学校在几代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的努力下,为国家培育了无数优秀的海军人才,在战争中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作为一个高水平、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校,海军学校开创了无数个新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成为“海上黄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词:“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陆儒德 于婉盈 记者 车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