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视野从天空、陆地逐渐转向海洋,近年来,水下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始崭露头角,并在资源调查取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逐渐完备,水下机器人的“深海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连续三年在大连举行的“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暨“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每年初秋都在大连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热点话题,吸引了社会各界聚焦。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罗钟铉表示,大连市在发展水下敏捷机器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拥有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在内的多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大有可为。
罗钟铉表示,大连市具有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岸线长度2211公里,占全国1/10,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大连海鲜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涌现出一批国内大型渔业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长海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场,受海洋气候影响,空气温和,昼夜温差较小,无霜期长,达220天左右,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各类水下机器人试验和评测。因此,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促进人工智能与大连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与大连海洋经济模式转型,以水下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与海洋“蓝色粮仓”产业有机结合,将形成大连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地理优势,大连市在发展水下敏捷机器人方面也有着坚实的基础,拥有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在内的多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举办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和水下机器人目标摘取大赛为契机,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在2019年7月11日刚刚结束的上海“临港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取得共四个赛项的定点遍历赛、定点抓取赛和水下作业赛三项唯一冠军,标志着其在水下目标抓取领域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大连高校与科研机构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已经初步显现。
罗钟铉表示,大连具备率先成为全国浅海轻型敏捷机器人设计、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的先发优势和科研基础。“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暨“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已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依托校企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并与大连金普新区达成水下智能机器人研究测试基地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整合国内高校及优势产业资源开展水下机器人相关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培育可产业化技术成果。未来可以工程化应用和产业推广为导向,围绕每年进行的大赛,依托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基金评审、检查和考核。提供专项研发基金支持大赛表现优秀的研究团队来大连开展相关研发和测试,要求在基金支持下获得的成果参加大赛进行考核与检验。连续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团队获得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支持其在大连创业或建立研发基地。此外,基金也支持开展水下机器人核心测试平台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以水下机器人设计、研发与测试为基础,规划建立智能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记者 谢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