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戚建国:没有辜负名字的期许 将青春和汗水奉献航天事业
如果说命运早有端倪,那么在最初的源头便会露出痕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劳动模范获得者,71岁的戚建国,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者。
自7岁那年改名叫建国,建设国家的使命便如一束红光,引领戚建国一路前行。从1965年半工半读进入沈阳新光机械厂(现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到退休,戚建国40年如一日扎根车床一线生产航空零部件,他用孜孜不倦的劳模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谱写了数十年零废品的工业传奇。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戚建国说,平凡也可以成就伟大,他很高兴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用青春和汗水见证并参与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学堂先生取名建国 父辈精神扎根心间
两鬓斑白、高挑清瘦、鼻翼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虽已年过七旬,但戚建国比同龄人看上去多了一丝匠人独有的风骨。而这份独有的情怀,在童年时期便在戚建国心里落了根。
1948年10月,戚建国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一农户家。爷爷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叔叔是县里制作茶杯的模具师傅,小时候戚建国便耳濡目染长辈精雕细琢的精湛技艺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虽然祖辈都是手艺人但文化水平不高,我是鼠年出生的,小时候一直被家人唤作‘小鼠’。”说起自己的名字,戚建国说,“7岁上学那年,学堂里的老先生给我起了大名叫‘建国’。至于为什么叫建国我没有多问,我想应该是老先生的一种爱国情怀和厚重期许吧。”
就这样,从7岁起,“戚建国”有了响亮的名字,建设国家的宏愿也成为他如影随形的人生命格。
1955年,戚建国和弟弟随母亲来沈阳投奔父亲。“那个时候从河北到沈阳火车得乘坐十几个小时,我记得票价是8块9。”
放弃学业进入工厂 钻研技术成为模范
生活,是需要用脚步丈量的。同样的路,选择不同,结果往往也会不同。1965年,初中毕业的戚建国放弃升入高中的学习机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新光机械厂成为半工半读的学徒。
“我初中学习成绩挺好,老师说考高中完全没有问题,但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我还是老大,就想着尽早为家里分忧。”戚建国说,虽然没读高中但能考入沈阳新光机械厂,在当时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进厂后戚建国被分配到第35车间,跟老师傅学习车工。看到老师傅们用精湛的技术加工出一件件优质产品,戚建国在羡慕的同时也暗下决心,也要像老师傅一样“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
为了尽快掌握技术窍门,戚建国省吃俭用买来各种书籍,分析原理揣摩方法,刻苦钻研车工技巧。实操中,他对待车床百般爱护,每天早早来到车床前擦亮、校油,检查工作状况。久而久之,工作做得细致了,操作技术熟练了,与机床也有了一定的默契。机床有了故障戚建国很快就能排除,每一处细微的杂音他也都能辨清故障所在,而经他手加工的每一个工件,都像工艺品一样别致而又精巧。
从刚独立操作时又脏又累的扒毛料(粗加工),到打磨飞行器发动机上零部件的精加工,戚建国凭着一腔热忱和对航天事业的热爱,继承了父辈手艺人的匠人精神,在车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年,更创造了数十年无废品的工业传奇。
1978年,他获评辽宁省国防系统质量标兵。而后他年年获评厂先进工作者,又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2001年,戚建国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临危受命攻克难关 为国制造谱写荣光
作为新光厂里的技术尖兵,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船的火工锁就是新光厂制作完成的。而戚建国,正是火工锁制造者。
“当时,这是个特别棘手的难题。该工件采用软铝材料,其特性是壁薄,形状复杂,加工过程易粘刀、易变形,不利排屑,再加上这批军品工件时间要求紧、责任大、任务重,又是厂里第一次接触到的特殊材料,当我得知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我手上,心里既骄傲又有些担心。”戚建国废寝忘食反复研究图纸,查阅大量书籍寻找该材质的加工特性和注意事项。凭着多年的加工经验,戚建国自制了一套工装夹具,并确定采用“一次成型”的创新方案,最终戚建国在有效保证了工件的高精度要求下,还提高3倍加工速度,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手到擒来的财富。别人加工一个部件需要用十个小时,戚建国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别人在加工中可能报废几件,戚建国一次便成功。采访中戚建国告诉记者,这样的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一点一滴摸索、积累而来,是在一次次全身心的投入和靠着坚韧的毅力、耐力练就而来的。
说到敬业,戚建国的爱人打开了话匣子。“每次接到任务时,他就仿佛进入了自己的时空,吃饭、走路、骑车时脑袋里想的都是怎样把产品做好,怎样照图纸加工零部件。有好几次他夜里想到好点子,不管几点起身就去厂子干活了……”
儿女走上技术岗位 执著品质辈辈相承
2008年,戚建国正式退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交到了同样在工业领域工作的儿女手上。但细致精钻的匠人品质,却在戚家得到延续。
如今在外人眼里,戚建国已是个古稀老者,但他身上却散发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头。“无论是年轻时对待工作,还是现在退休了伺候花草,我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刚进厂的年轻人,执著、认真,没有倦怠和厌烦。”戚建国说,最让他自豪的就是,没有辜负冥冥之中的期许,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了一份力量。
所谓浓烈的匠人情怀和厚重的爱国热忱,大抵就是戚建国这样吧。(记者 关彤 摄影记者 聂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