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一级作曲、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金钟奖合唱比赛评委刘晓耕教授受邀来沈,并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讲座,吸引了大批沈阳合唱团团员、教师以及合唱爱好者参加。
活动中,刘晓耕分享了他几十年间关于民族合唱作品创作的经验、方法与思考,同时,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在现场示范演唱了刘晓耕的经典作品《一窝雀》《舂米歌》。
在路上
创作之根在崇山峻岭和田间地头
刘晓耕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研究与创作。他的作品元素极其丰富绚丽,既充满民族魅力的野性张力又有令人不断回味和探寻的高级感。
刘晓耕以“探寻民族母语的合唱发展之路”为研究课题,本次讲座他结合自己创作、改编的《舂米歌》《水母鸡》《萨》《撒里啰》《纹身》等多首不同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以一边聆听一边讲解的方式,介绍了其创作的理念和基本创作手法,并重点强调了创作过程中在民族音乐里“提炼母语”的重要性。
刘晓耕说,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有些珍贵的品种处于迅速消亡的边缘。怎样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守住传统之根,发展民族音乐?刘晓耕说:“当我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采集到那些来自民间传唱的歌曲时,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创作之根就在崇山峻岭、田间地头,在山、水、天、地、人之间。而我要把这些古老的歌谣写成合唱,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走出去
必须要拿出文化原创作品
刘晓耕的经典作品《一窝雀》《舂米歌》,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在各种国际大赛上的保留曲目。其实,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和刘晓耕非常有渊源。2016年7月,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在俄罗斯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上的表演曲目,就选择了《水母鸡》。而演唱刘晓耕的《舂米歌》《一窝雀》两首作品,更是让他们斩获2018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童声组最高级别奖项A级,以及2019年意大利第三届和平之声国际合唱节童声G1组金奖!
“只有技术过硬、表现过硬才能获得评委的认可。孩子们唱着少数民族的歌曲,站在世界合唱舞台的中心,拿到这么好的成绩,真的很了不起!”刘晓耕说,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的原创作品,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拿出文化原创作品,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唱响民族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刘晓耕在沈阳期间,对到场的许多合唱团孩子们的演唱细节,给予了悉心指导。他不断强调:“在童声合唱中,每一个设计都必须是和音乐有关系的,以展现不同段落的性格和形象,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孩子们和老师们听完讲座后豁然开朗:“我们更有信心了!以后我们一定会再创佳绩!”
请进来
让大家接触最先进合唱理念
把国内知名音乐家刘晓耕“请进来”,并近距离聆听他的“大师课”,对于沈阳多支合唱团的孩子和老师们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虽然孩子们个子小小的,但他们把头抬得高高的,认真学习的模样让人动容。金雅琪说:“刘老师的大师课,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记笔记、录视频……不少沈阳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合唱团指挥也坐在观众席。沈阳市第134中学教育集团浑河湾分校音乐教师张瑞说:“刘晓耕老师的作品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呈现出了一种只有双脚深深扎根于自身文化泥土之中,才能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这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在合唱道路上,无论是教学还是比赛,选取本民族的作品,不仅是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是一种传承。”沈阳市和平区四经一校牵牛花合唱团指挥刘畅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刘老师的讲座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品的引领作用,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最先进合唱理念的机会,长见识了!开眼界了!”( 记者 王秒 摄影 王雁、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