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艳华 摄影 蔡勇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杨海峰 吕文卫):微风拂过,碱蓬草随风舞动,火红的海滩泛起阵阵波澜,璀璨艳丽。阵风徐来,漫无边际的芦苇荡旋出绿色漩涡,宛如大海的万顷碧涛。
这里是辽河入海口,河水与海水在这里交融。大自然的眷顾,成就了百万亩火红的碱蓬草与碧绿的芦苇织就的壮丽景观。盘锦,依托红滩绿苇的自然环境、提升湿地温泉的资源禀赋、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优势,正在打造集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
近日,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艳华接受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专访,从旅游品牌、产业多个角度介绍了“七彩之城”盘锦。
七大提升 盘锦旅游实现全链条发展
红海滩 摄影 蔡勇
“盘锦是一座‘七彩之城’,我们有红海滩、绿苇荡、黑石油、金稻田、蓝海洋、青河蟹、白海鸟!”说起盘锦,付艳华满怀激情。
红海滩坐落在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处,在泥滩上建起的“九曲廊桥”,自岸边逶迤而行,冲击出一派罕见的海上风光。漫步九曲栈桥,满眼红滩尽染,徜徉于百万亩火红的碱蓬草与碧绿的芦苇织就的天赐美景,仿佛置身在童话世界。
“盘锦四季分明,宜居宜游,我们根据盘锦气候特点打造了四季旅游主题活动,以各个景区为载体,盘锦依托四季不同风光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旅游活动。”付艳华介绍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盘锦文化旅游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了七个提升: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产品品质、产品体系、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环境、接待服务设施均实现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底,盘锦市完成旅游总收入253.12亿元,同比增长15.1%。来盘总人数达到3048.65万人次,增幅达到15.7%。”
图解盘锦旅游“七大提升”制图 王伟嘉
水荡碧波鱼浅戏,云生远岫鸟低翔。每年的四、五月间,湿地乍暖还寒,在那海河交汇雄浑壮观的滩涂里,在那刚刚吐出新绿一望无际的浩瀚苇荡间,在那娇艳碱蓬草铺就的红海滩上,如潮的鹤鸟如约而至覆盖了滩涂……碧波苇海、朝霞暮色、清脆鸟鸣宛如爱的交响!
春观百鸟腾飞、夏享荷风送香、秋品蟹肥稻香、冬越冰凌奇观。无论春夏与秋冬,盘锦都能给你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七大板块 全力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
芦苇荡 摄影 蔡勇
风摇翠苇连天际,盘锦丰饶是稻乡。盘锦,是一座因油而兴、以米著称的生态之城,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地。
辽河口百姓用一蔬一饭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辽河口饮食文化,河蟹捞饭、河蟹宴,“辽河口渔家菜”让人唇齿留香。付艳华说:“我们组织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寻找传承人,进行访谈挖掘,然后系统整理、制定标准,最后大力推广,打造独特的辽河口美食名片!”
河海交汇处,湿地盘锦观。插秧节、开镰节、河蟹节,盘锦的旅游品牌日益响亮,以芦苇、蒲草等特色湿地物产为原材料制作的苇编画、草编工艺品,将盘锦的文化传承。
图解盘锦旅游“七大版块”制图 王伟嘉
“过去盘锦旅游以湿地观光为主,现在我们已经发展成湿地观光游、湖泊水上游、田园休闲游、古镇文化游、温泉康养游、采摘体验游、冬季嬉雪游七大板块,旅游新业态实现大幅提升。”付艳华说,“我们要把盘锦建设成为集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巧打“赛事+旅游”牌 助力文旅融合大发展
辽河湿地灯会展出的“龙长城” 摄影 蔡勇
盘锦,总有一种别样的风情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随着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载体的红海滩国际马拉松、以中国最北海岸线为载体的冰凌穿越挑战赛、以辽河湿地公园为载体的湿地国际灯会的相继开展,“赛事+旅游”、“文化+旅游”盘活了盘锦的旅游经济,让盘锦时时有精彩。
“在文旅融合方面,我市推出‘二三四’举措,即制定出台两项支持政策,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和打造四个品牌活动。”付艳华详细描绘着盘锦的文旅融合之路,“以广厦艺术街、辽河美术馆、盘锦特产博物园为载体,打造文创基地、会展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通过三大基地加速推进文化、旅游真正融合。”
“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挑战赛”,在穿越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红海滩国际马拉松,伴随着蓝色的海,红色的滩,在绿苇与金色稻田中穿梭,感受的是震撼,是愉悦,是陶醉,是惬意。盘锦正以独特的生态景观、浓郁的民俗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盘锦,这座四季分明,风景如画的城市,这座轻轻放在湿地里的城市,正向世界递出名片,邀请海内外宾朋感受它的无限魅力!
点击下图阅读英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