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汇聚振兴力量

2019-09-10 09:30:19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原标题: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学雷锋的载体,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去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

  辽宁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学雷锋的深厚土壤。以奉献精神为精髓的志愿服务在辽宁这片沃土上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志愿者精神早已融入辽宁人的精神血脉。

  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瞄准需求,培育项目,打造品牌,强化制度保障、拓展服务领域,不断赋予学雷锋志愿服务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今年7月,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肯定,并寄予期望。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4300万辽宁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打造出志愿服务的“辽宁版本”。

  500余万志愿者汇聚向上向善的振兴力量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今天,志愿服务与学雷锋高度融合,并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最重要载体在辽沈大地迅猛发展。

  低保户郭玉兰想有台电视机、身患肠癌的困难职工李延辉急需一台微波炉……他们的心愿在营口市老边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点亮微心愿”帮扶项目中得到实现。

  铁岭开原市八宝镇古台子村村民安宝兰,将自己的编织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让周边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创业技能,利用玉米皮等废旧物品加工成工艺品,仅此一项就使参与者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志愿者发起了“10+1+N”组团助学模式:组成10人左右的微型爱心团,每人每月捐助30元,通过银行汇款、微信转账等方式,解决1个贫困孩子的困难。2014年2月至今,组团助学已帮助140余名贫困孩子,参与者从中小学生到耄耋老者,累计超千人。

  从党员到群众,从田间到社区,从幼童到长者……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在本溪,有为盲人家庭提供就医、购物、陪同等无偿服务的导盲义工队;在锦州,有面向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低于成本供应午餐的暖心食堂;在阜新,党员志愿者自发缴纳“特殊党费”助力脱贫攻坚;在辽阳,志愿者唐革军为孩子们免费举办多次“学习雷锋点亮人生”主题冬令营、夏令营;在朝阳,魏国升志愿者爱心服务队连续多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在盘锦,有关爱社区困难群体的“配送服务”志愿者;在葫芦岛,有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在夏日的每个周末守护在海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在全省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危济困、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时时处处都可见志愿者的最美身影。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志愿者已达500余万人,较2013年统计的330余万人增长51.5%。这意味着在辽宁省,平均每8.6人中有一人是志愿者,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项目化、专业化打造辽宁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在沈阳市浑南区美好社区,每周六都有一场热闹的“星期六志愿服务大集”,社区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基于群众实际需求设立志愿服务项目,让辽宁省志愿服务有力又有效。

  近年来,辽宁省各地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理念创新、载体创新,通过项目化、专业化打造辽宁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长远发展。

  如何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和广大志愿者有效对接?大连金普新区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精准对接,让服务需求和服务项目自动匹配,解决不同的志愿服务需求,给志愿服务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对接。精准对接后,参与度明显提升,多个志愿服务同城行动参与人数均在10万人次以上。

  在辽宁省,越来越多专业相近、兴趣相投和能力相称的志愿者组建了爱心队伍,使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整体效果。

  在“雷锋城”抚顺,志愿者组织按照职能划分,有理论宣讲、支教、扶贫等40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以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为着力点,形成了山地救援、助学、助残等十大类80多个民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近年来,全省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围由简单的生产、生活、娱乐向专业化的教育、科技、文化、应急救援等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由过去的零星分散、突击性活动向有组织、有规模、经常化、常态化活动转变。”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省连续开展了九届的“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爱心奉献集中活动,已成为新时期推动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常态化的重要载体,品牌叫响全国。

  全省“春暖辽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人心;丹东市“理论宣传志愿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情暖鹤乡”“暖巢计划”等100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成为盘锦志愿服务的一面面旗帜……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已经形成,为志愿服务赋予时代的内涵。

  用制度化助推志愿服务常态化

  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化。

  近年来,省文明委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及其任务分解方案,对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辽宁省各地也普遍出台了本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实施细则,省及大连、鞍山、抚顺等市均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

  规范招募注册、加强培训管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辽宁省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拓展了志愿服务平台,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不断引向深入。

  抚顺市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抚顺学雷锋志愿者培训学院,对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已累计举办20余期培训班。如今,志愿者培训学院已经成为全市学雷锋志愿者的“加油站”,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基地”。

  “志愿者发生意外怎么办”,曾是困扰志愿者组织的难题。鞍山市从2014年开始,采用平移式保险方式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购买保险。

  对优秀志愿者开展定期走访、礼遇关爱、生活帮扶和社会服务等关怀活动;为“最美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者”进行免费体检;建立专家资源库,定期为志愿者骨干培训授课,提升志愿服务技能……我省各地关于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探索,为志愿服务活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志愿服务,土沃风和。辽宁省涌现出了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更多同行者。

  点滴之水,汇聚成洋。志愿服务不仅是新时代辽宁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还是更多人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继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记者 关艳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