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辽宁农村发生新变化

2019-09-30 18:09:30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一直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使农村发生了沧桑巨变。70年来,辽宁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辽宁曾经是粮食短缺省份,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立足于通过本省增产解决粮食问题,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逐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生产发生历史性变化,从“粮食短缺”到“自给自足”,再到如今的“自给有余”,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2018年,在夏季遭遇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438.4亿斤,是1949年的5.4倍。辽宁省现有耕地745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528万亩,均高于国家下达的保护目标数,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共同构成生态保护屏障。

  在探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辽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农业生态功能,探索农业多种功能,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已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6个。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经历了长时期的农业哺育工业阶段,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甚至制约全省经济发展。如今,辽宁重点围绕农业开展“强基础、转方式、调结构”,把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精准生态农业转变,打造全国农业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大省,形成众多具有地理特点的农产品。辽宁坚持科技兴农,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活动,组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开展农业生产,在全省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及开通金农热线等数字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农民收入主要由四项构成,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辽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从农民收入来源与构成特点入手,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随着国家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出台,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85.2元增加到2018年的14656元。经过70年的努力,辽宁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截至2018年底,辽宁省剩余13.56万贫困人口,147个贫困村、5个省级贫困县待摘帽。2019年是辽宁省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辽宁积极推动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全省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消费结构改变,消费水平提高。辽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73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5元。1980年之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吃、穿、住、用,前三项支出占总支出的80%以上。近年来,辽宁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18年,辽宁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支出1045元,医疗服务支出1016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568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1元,教育和医疗支出远远超过吃穿消费。

  农民文化生活从单一到多元。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之余,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辽宁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自上而下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开展了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新中国70年,辽宁省农民休闲文化大致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80年,文化生活较为单一;1981年至1999年,文化生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民休闲消费水平提高;2000年至今,农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递进,休闲方式多元化,农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及精神需求。辽宁省农村文化广场活动覆盖面广、带动性强、持续时间长、活动频率高,农民受益范围广,悄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此外,增加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

  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辽宁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科学制定农村改厕方案,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认真开展村庄清洁整洁和美化绿化专项行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较大幅度提高。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由2004年的34.9%提高到2017年的77.8%,自来水普及率由32.1%提高到72.1%,农村供水状况不断改善。通过集中整治行动,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途径,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重工业大省的辽宁,政策重点偏向工业和城市,农村公路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经过多年建设,2009年实现全省村村通油路。时至今日,全省纳入路网的农村公路里程已达到10万公里。

  (文 范忠宏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