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蜂巢轨道交通配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度闹起“钱荒”,生产订单纷至沓来,而资金缺口却一时无法补上。危急关头,公司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了500万元贷款额度,一下让董事长杨宁心里感到踏实了许多,“现在的金融政策越来越好,灵活多样的融资担保方式,使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及时雨’”。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现代商业社会,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关键时期的辽宁,对于借助金融力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更加迫切。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优化金融环境,广泛汇聚金融力量,全省金融业服务下沉,深深扎根实体经济,政银企携手,共同勾画出辽宁振兴发展新蓝图。
加强政策支持 搭建合作平台
今年6月,盛京银行协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联合牵头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与辽宁省知名民营企业辽宁宝来化工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银团贷款协议。辽宁宝来化工有限公司轻烃综合利用项目108.3亿元、期限10年的银团贷款筹组成功,这是近年来东北地区石油化工类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银团贷款项目。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让金融“活水”流入民营企业,破解民营企业和广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需要金融业的自觉,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去年年末,辽宁省出台《全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印发《深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工作通知》,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拓展增信方式,深化线上线下信息对接,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14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6个百分点。
近日,辽宁省还制定了《关于优化金融环境的意见》,围绕社会信用环境、金融司法环境、金融政策环境、金融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环境等方面,努力打造优质的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环境和实体经济融资服务环境。
让企业能迅速找到钱,让钱能精准流向企业,这就需要搭建起政银企合作对接的平台。近年来,辽宁省启动实施了辽宁省银行业小微企业“千户扶持计划”,首批放贷127亿元,去年又成功举办“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项目推介会,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家搭建沟通互动平台,共签约24个项目,融资736亿元。
目前,全省已建立起政银企双月座谈会、经济形势分析合作、项目信息共享、重点项目协商、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五项工作机制,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合作越来越顺畅高效。
供给稳步增加 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活,经济活。“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是辽宁省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全省金融总量供给稳步增加。省金融监管局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合作、走访重点银行机构、强化调度跟踪、组织银企对接等系列举措,努力扩大资金总量供给。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余额存贷比78.1%。今年1月至8月,新增本外币贷款3264亿元,实现社会融资规模2980亿元。
信贷规模有效扩大,各项贷款增速上升,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同时,全省金融业也在体系建设上“苦修内功”。
不断完善金融机构体系。辽宁自贸试验区和各市金融集聚区等金融载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全省每年新增各类金融法人和区域总部机构保持在百户以上,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比在一半以上。民营银行、法人财险、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相继设立,全省已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租赁等各领域的金融机构体系。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省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提高企业上市融资能力。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提出了16条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1500万元资金支持。全省基本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多渠道、协同发展的资本市场融资服务体系。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35户,其中境内76户。新三板挂牌企业188户。
不断完善融资增信体系。全省各市通过新设、参股、重组和“事转企”改革等方式建立资本充沛、实力雄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构建起由省担保集团牵头,以质地优良融资担保机构为成员,以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的再担保体系。省担保集团与国家担保基金签订50亿元《再担保合同》,与省内20家银行签订授信总额度近300亿元的银担合作协议。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大连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牵头构建起覆盖扶持全省“三农”发展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锐意改革创新 防范化解风险
进入新时代,创新是大潮流,改革是大趋势。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就必须做好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辽宁省与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在辽宁率先应用,省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研发,积极探索综合金融服务合作模式。
主要银行机构陆续在辽宁省推出创新产品200多个,如建行“银税互动”、工行“采购贷”、农行“微捷贷”、中行“信贷工厂”。辽宁省开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年”专项活动,推动证券机构各种创新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应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辽宁地方特色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农作物抵押保证保险。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层面的金融改革也在持续升温。沈阳、大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工作进展顺利,出台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等系列监管创新政策文件,片区自主开展金融创新实践日益活跃,沈阳片区“金融岛”、大连片区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营口片区物流金融等稳步推进。
金融稳,经济稳。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近年来,辽宁省十分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强调针对性施策,坚持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
辽宁省成立了省金融发展与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辽宁省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方案》《辽宁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风险排查预警机制,对高风险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一企一策”科学制定风险处置方案。有序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加快实现市场出清,规范行业运营秩序。开展“无非法集资”创建活动,实施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目前,全省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血脉畅通则肌体强劲,辽宁的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服务与支撑。过去,我们已播下合作共赢的种子;现在,正用优异的环境与土壤悉心培育;未来,定会收获政银企携手共襄振兴的美好果实。(记者 方 亮 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