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区“善意银行”让“吃瓜群众”越来越少

2019-11-18 10:29:31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去年以来,沈阳市浑南区浑河东站街道首创国际社区内的“善意银行”,越来越吸引居民们的注意。“善意银行”里,存的是居民之间的善意,收获的是全社区的和谐;扣除的是人们的恶习,释放的是新风气与正能量。

  这个专门储蓄“善意”的银行,实行的是“积分制”的管理方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软件,系统记录社区成员的行为并奖分与扣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如今,“善意银行”中的“积分存款”越来越多,社区“吃瓜群众”少了,愿意做好事的热心居民多了。

  试水积分制,激发向善力量

  如何把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会,一直是社区治理工作的难题。

  2017年9月,首创国际社区刚刚成立便面临着一系列窘境:社区辖区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常有纠纷发生,涉及生态改善、食品安全、社区安全、业主与物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社区的建设和治理,首先要抓住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是非、美丑、善恶、诚伪界限分明,激发起居民向善的正能量!”首创国际社区书记汤红君如是说。

  作为辽宁省首家开展“积分制”创新治理示范社区,首创国际社区党委结合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的社会力量、社区组织,以及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一并纳入社区积分制管理体系。

  让德者有“得”,做好事成“自然”

  “善意银行”刚刚“开张”,一些党员和志愿者就无偿地帮助居民订购蔬菜和副食产品,并与菜农、食品厂家沟通价格和配送问题。社区志愿者们还会主动分菜、送菜上门。

  宿广民是一位送菜的志愿者,她每次都会主动干起代买、代送的活儿。曾有一位居民向她投诉收到的菜质量不好。宿广民没有辩解,而是联系了菜农,把“有问题”的菜换掉了。那位居民了解情况后前来道歉,宿广民说:“社区里上到99,下到刚会走,社区都照顾到了。我们应该多做点好事,跟社区党委一起把社区建设得好。”那位居民后来也成了一名志愿者,而宿广民也在“善意银行”中评为当季最高分。

  姜世达是一名退役的军人,精通乐理,爱好唱歌。自从参加合唱团以来,志愿为大家上课。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周一和周五上午九点半都会准时到社区。合唱团参加演出,姜老师每次都不辞辛苦一次次为大家排练。

  闫富斌是一名普通党员,同时担任社区合唱团团长,更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一名优秀骨干。每次活动他都第一个来活动室打扫卫生,团里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他去安排,学新歌、找歌单,每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大管家”。

  张文喜,从原空军某部退役,老伴赵海英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首创国际社区,无论男女老少,一提到张文喜老两口,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他们人正直、党性强。张文喜主动担任退役军人服务队队长,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赵海英担任舞蹈队的指导员,展现了党员和军人的友爱、奉献精神和风采。

  “积分制”实行以来,社区变成了精神能量场,像帮孤助残、敬老爱幼、志愿巡逻、服务居民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天天有,就连驻区的单位参加社区共建也蔚然成风。

  目前社区已有2860人参加“善意存款”,社区党员、志愿者、群团组织、高校学生、驻区单位纷纷行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已成为广为接受的观念。

  社区嬗变成为大家庭

  今年,台风“利奇马”来袭之夜,首创国际社区的70余名志愿者冒雨坚持在小区深夜巡视。尤其在8月14日夜间,老党员张希文和舞美艺术团的志愿者们看到雨势渐大,自发地到社区进行巡查,他们发现电控室漏雨,便把电箱、电线用塑料布盖好,并采取了一系列防雨措施。

  当看到雨水从二楼阳台渗透到一楼电控室,沿着顶棚裂缝向下滴水,张希文、贾晓丽、叶玉梅等十几人冒着暴雨,用小锤子将地漏掀起,增大了排水速度。而他们从头到脚被淋得透彻,却浑然不觉。

  善行者越来越多,“积分制”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展,已从居民做好事拿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发展成将“积分”作为居民参与义务劳动、贡献社会的善行记录。

  社区党委以“善意银行”为载体因势利导,催生出喜人转变,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内的“爱奉献乒乓球志愿者服务队”“爱社区柔力球志愿者服务队”“管得宽志愿者巡查队”“太阳花巾帼服务队”“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等不断发挥着正能量,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社区也获得了全国书屋示范社区、辽宁省创新治理示范社区、沈阳市百佳社区、沈阳市雷锋社区、志愿者示范社区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 张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