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一期将于12月1日落成并启动内部试运行,当天将举行揭幕仪式。
据沈阳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关金介绍,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以跨越70余载的沈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为内核,融合了5G、4K、8K、AR、VR、裸眼3D全息影像技术及媒资大数据检索于一体,以前沿科技为载体,以广电文化创意为外延,呈现出沈阳广电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
作为高科技互动体验式博物馆,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既是沈阳广电文脉传承的展示地,也是国家级广电科技的实验平台和打造文化生产力的创意空间,填补了广电行业科技类型博物馆空白,被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确立为全市重点文博项目。
地上地下两层 展示全息影像技术
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整体展馆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上部分又分为室内外两个区域,一期约2700平方米。目前室内展区收藏实物、图片、影像资料、广电技术设备等2000余件展品,承载了媒资大数据检索、前沿科技实验平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室外展区包括一台10讯道标清转播车、一台微波电视转播车和一台超现实未来广电转播车。
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作为沈阳广电事业发展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不仅将国内最先进的5G、4K、8K、AR、VR、裸眼3D全息影像技术、媒资大数据检索等硬核技术囊括其中,更是将这些技术进行了融合发展和形式创新,以融媒体直播间、5G+4K+AI联合实验室、媒资检索、东北首家8K超高清杜比体验室,以及郎朗空间、艾敬空间等为载体,向广大参观者进行集中展示。
与郎朗艾敬“面对面” 互动交流切磋
在郎朗空间,参观者可以与钢琴大师郎朗比比手指在钢琴键盘上的跨度,体验“国际标准”的手型模型,可以观看4K画质的郎朗演奏《盛京晨曲》的全程纪录片,还可以与全息呈现的郎朗三维图像合影。
在艾敬空间,触碰展示墙面的不同点位,就可以听到或者看到这位沈阳籍民谣女歌手、如今身为32位全球顶尖女性艺术家之一的艾敬的歌声、艺术作品、成长历程。
在融媒体演播区,参观者可以进入融媒直播间,坐上主播台,体验“融媒体主持人”。
在AR互动区,由沈阳广播电视台与沈阳新松机器人联合研发、成都索贝科技公司赋能的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移动拍摄整体解决方案“艺卡”,为参观者提供拍摄、互动体验,让我们全方位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知与新智,充分体验“沈阳智造”的无上魅力。
在互动留言墙,参观者可以在15块标有二维码的LED屏上扫码留言。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里,有许多类似的交汇式互动空间,好看、好玩。
开通“线上博物馆” 可查询观看下载
该博物馆还将开通“线上博物馆”,以媒资大数据智能检索平台为依托,将广电资源分类保存,实现智能快速检索、扩展应用,供使用者查询、观看、下载。未来还将支持语音输入、图像对比识别及查询等功能。目前,媒资大数据智能检索平台已经收存了具有广电特色的记录时代变迁、沈阳城市发展历史和沈台重大活动以及主要新闻节目、晚会等1000余部短视频。
沈阳广播电视台还将开展主题为“我与沈阳广播电视台的故事”征文大赛,征文中的好故事将拍成视频作为媒资在博物馆留存和展示。博物馆的媒资大数据和智能检索平台以及AR/VR制播平台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改革发展重点项目库”。
首个特展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
红色经典手稿巡展沈阳开展
12月1日,博物馆的第一个特展——《初心与手迹——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红色经典手稿巡展沈阳首展》开展。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青春之歌》《创业史》等16部、64幅具有高度文学史价值、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并重的红色手稿。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贵文物首次离京巡展。(记者 何强)
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位于青年大街304巷,在沈阳广播电视台院内。博物馆内部试运行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按博物馆惯例,周一为闭馆日。
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将于12月1日凌晨正式上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微信搜索“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关注公众号,实现预约参观、预约讲解等服务。